摘 要:本文通過對于新鄭精煤有限公司的細粒原煤資料的研究所產生的分析,其中文中表明了對于重介-浮選技術的展望,有效化、科學化地研究與探討了對于高灰細粒原煤物質的一種重介-浮選的工藝認識,以及探討該工藝較好地去洗選 高灰細粒的原煤。
關鍵詞:浮選聯合工藝;原煤;高灰細粒
中圖分類號:TD94 文獻標識碼:A
要進行挑選原煤,有一道工序,就是對煤進行機械加工、降低灰分、硫分,以及去掉一些渣子,從而選出適合優質煤。新鄭精煤公司在進行挑選原煤的工作上,就做的很優秀。他們采用的選煤方法為物理選煤方法、化學選煤和物理化學選煤三種方法方法,物理選煤方法主要是靠重介質選煤;物理化學選煤主要是運用依據在礦物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差別進行分選,也稱為浮游選煤。化學選煤主要借助的就是借助化學反應使煤中的有用成分進行聚集,而后進行出去雜質的過程。
新鄭精煤公司隸屬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于鄭州地區新鄭市西郊,2009年7月開始籌建,2010年5月進入調試,7月進行試生產期。鄭州地區煤礦都屬于高灰細粒軟化煤種,長期以來被業界確定為不可洗煤種。該廠對口煤源-趙家寨煤礦更是該煤種綜合代表。從橫向分析看,新鄭精煤公司的原煤與我們國家其他地區所生產的原煤比較,質量比較低下,并且灰分高,粒度比其他同期生產的物品偏細,并且容易泥化,屬于是那種比較難選或者較難選原煤產業。因此,該洗煤廠的建立及高效運行是其從業者的一大挑戰;且在該公司籌建之初及設計其生產工藝時,就考慮了對口原煤的高灰、細粒、易泥化特性,同時做了一系列工藝試驗研究之后,采用了重介-浮選為主的聯合生產工藝。
1對于該技能的可行性跟基本資料分析
從國際技術工藝的水平上來看,該廠對于原煤的篩選過程中跟浮沉比例的資料來看,對于該公司對口煤礦上所生產的原煤基本上全為高灰細粒的原煤,其中對于該原煤來說都是屬于比較難以洗選的原煤,該原煤的粒度太過于偏細,其中對于煤礦中物質的含量僅為-3mm物料含量為60%以上;灰分高+ 1. 6kg/l物料含灰量達34. 17% ,原煤綜合灰分為32. 5%;煤泥含量大,不考慮泥化情況下, - 0. 5mm煤泥即含28. 88%。但從小篩分資料看,煤泥粒度尚可,主導級+ 0. 125mm含量為70. 14% ,有利于浮選作業。
從上文可以得知,公司對口煤礦所出產的原料煤中灰分比例太高了,而且粒度還是極其的細膩,還容易被給泥化,在其實際的洗選操作過程中,浮選精品煤量的度實際上是比浮選總煤量的度更大,所以該原媒極其會造成對于精品煤量的產量下降的,變成\"背灰\"。從最基礎的洗選的過程來說,不單單要保證煤量的綜合質量,同時還嚴格去保證極品煤量的回收率提高,那么對于淺選的高灰細粒原煤的重點就是在這里--重介選。在重介-浮選聯合工藝上,經過科學化的認證,都知道重選工藝力度比較大,精度比淺選的高深,所以更加適合浮選前作業,讓其能夠更好的提高極品煤量的回收率,提高經濟技術指標優化性能,但是根據該公司的生產設想和生產實踐來說,對于淺選高灰細粒原煤,重選部分的某一些工藝部分可以采用\"TBS\"的手法去進行直接的刪選,TBS手法在國際上有著一定的優先地位,對于其煤業的淺選跟重選工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效應,該工藝手法有著分選精度的高效化,并且同時對于原煤粒度的適應性比較強,對于分選的力度跟深度有著比較好的效應,同時能夠更加高效的提供對于高灰細粒原煤的產量,從一些煤泥的產量來看,本公司采用的自動浮選機制能滿足分選要求。
2如何提高高灰細粒原煤洗選效率的方案及其控制措施
對于工藝確保我們產品質量基礎上,提高對于精品煤業的產量跟普通煤業的基礎產量的同時,在操作上要準備科學化的管理理念,以\"重介保灰分,浮選保回收\"的基礎框架來做,同時還需要根據該廠目前所有的產品與該廠目前所生產的商品來考慮,準確的規劃其產品的結構框架設計;對于生產控制要采用一個綜合效益較高的重介-浮選原煤中的精品來作為目標。
在具體的生產組織上,對于重介跟淺選的工序手法要經過一系列科學化的實際運算,去確定對于該種煤的產量的精選范圍。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原煤細粒物料- 3mm含量最高達78.14%,超高含量,這時適當加大對于旋流器入料的壓力,同時確定入料壓力為合適量(0. 124Mpa左右)時進行操作。并且單臺處理量不宜過大,應控制在440-470t/h為宜。在重介操作上, 各個產品脫介篩出水量可以進行適當增強,提高了脫介脫泥效果高出其預期目標。等到精煤弧形篩分流箱工作全部分完,并盡量降低系統中煤泥含量。對于其浮選部分,浮選精煤灰分范圍確定以保證混精合格為要。由于公司原煤中細泥含量大,并且非常容易泥化,煤泥系統中要加大原生煤泥濃縮機的通過量并且要通過高效壓濾機實現固態灰泥與水的分離,使生產用水的循環使用。在浮選藥劑選擇上,有效提高油的比例,增加捕收劑的用量,可以相對減少起泡劑用量、提高浮選產業效率。在實際洗選過程中,可視情況調整控制參數,并且對其有著科學化、正規化、完整化的設計理念,能夠讓其綜合效益更大化
3對該廠高灰細粒原煤重介-浮選工藝的效果與結果分析
經過該公司科學分析研究與籌建,準備好一切程序后,該廠于2010年7月底組織進行試洗對口礦原煤,使用該三產品重介+浮選系統集中洗選。在洗選過程中,參數數據值比較平穩,重介密度、噴水量、分流量等參數控制情況相對來說較穩定,連續生產了8個多小時。產品對于快灰檢查情況、生產過程控制參數和重介旋流器單機檢查結果如下:混精平均灰分11. 97%,浮選抽出率為70. 54%,精煤產率為58. 5% ,其中能耗情況都在可控范圍中,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可以基本完成,達到預想效果。產品旋流器一段、二段分選精度經檢測, Ep1= 0. 017, Ep2= 0.021,分選精確值比較理想。從現場看,重介精煤泥和浮選精選量占總量的50%左右。混精灰分略顯較高,原因是重介精煤泥、浮選精煤灰分偏高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但從洗選實踐看,洗選高灰細粒對口礦原煤也有眾多不足。(1)受原煤供給工藝局限,原煤入洗量不穩定,處理量不好控制。(2)原煤粒度偏細,且易于泥化,不利于分選。(3)系統中煤泥含量大,分流量明顯不夠。煤泥量大已經影響脫介效果,并影響磁選機工作效率,造成介耗不穩。(4)重介精煤泥對于采用濃縮旋流工藝,就會造成介泥灰分偏高。(5)浮選藥采用復合藥劑制度,不利靈活調整,適應性不夠,使浮精灰分偏高。
4效果分析
經過上文的了解和分析,該廠設計的工藝流程及設備布置從總體的操作效果是比較好的, 在2010年11月2日, 全系統調試后,設備投入正常運行,經過兩年多生產運行,主系統的各種參數嚴格控制在預定范圍內,達到了預期目標。
結語
從該廠設置及自我研發的重介-浮選組合技術對于洗選高灰細粒原煤的情況來看,該技術可以在可行的情況下,把本地區原煤不可洗的難題順利的解決,從而提高煤業的附加值,這對以后其他的洗煤廠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但是其設備部分屬于進口設備,其零件配置材料不便且比較昂貴,這需要生產過程中給以重視,以保持企業生產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孟浩,楊宗煊.淺選煤礦分析跟計算方法[z].上海煤業設備成套設計研究,2008.
[2] 李廣然.消除煤業產品跟全重介洗選的措施[J].中國煤業, 2009.
[3] 邵慰駿.中國煤礦業的發展史[z].上海煤礦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