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不斷完善發展,我國電力行業已經初步建立起完善的系統,現在評價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的主要的指標就是線損率,如果能在線損上取得相應的突破,對于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對產生線損的原因的分析,指出了相應的對線損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供電局;線損;原因;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技術在全球范圍擴展開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力作為主要的能源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的生產生活需要大量的電力能源,而同時我國的資源利用率又比較低,這就對我國的供電產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而在供電的過程中,線損率對于供電效率有很大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在這領域已經取得了比較領先的成果,而我國相關的技術應用還不是很成熟,只有對產生線損的原因進行細致的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才能更好促進我國的供電產業的發展,減少我國供電的壓力。
1線損的內涵
線損是電網經營企業在電能傳輸和營銷過程中所產生的電能消耗和損失。其主要表現為以電阻、電導等消耗的有功功率以及一部分無功功率造成的損失。現實中的電阻一般都為混合性負載,這樣就導致了電流在實際通過它的時候并不做功,而我們把這種消耗電能但是不做功叫做無功功率;為了能夠提高電能的使用效率,我們就需要進行無功補償。
2線損的原因
2.1電網規劃
在建設必要的電網進行作為供電之時,需要我們對電網進行規劃,規劃是電網后續功能的發揮以及其運行的安全穩定的基礎。很多線損問題的產生實際上都在在規劃階段沒有進行好相關的規劃。電網布局、技術、參數等都是影響線損的因素。優化電網的結構能夠保持電網的穩定,這樣就能保持電網長久的運行,為降低線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就是對相關的設備參數和技術的使用,要想電網在使用的時候降低其線損就必須在確定好電網布局之后對其參數和技術的使用進行慎重的考慮。而在現在我國的電網的規劃中,往往缺乏這方面的內容,對于線損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缺乏科學的認識,在建造電網的時候,既缺乏科學的布局,在技術的應用和設備參數的選擇上也缺乏理論的指導,還保持著濃厚的\"行政\"作風,這實際上嚴重了電網規劃中對線損應由的控制作用的發揮。
2.2運行方式
在電網運行的時候,往往會存在不同的運行方式,不同的運行方式對于線損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由于變電、配電、輸電設備等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且其在組合的時候也往往產生不一樣的作用。電網的運行方式主要要考慮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就是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如果電網的運行超過了其自身的負荷的話,對于電網存在隱患,這樣的運行方式就不能夠選擇;另一方面就是滿足供電量,對電網運行方式的選擇必須要確保基本的供求得到需求,否則運行方式再怎么科學,不能滿足人們的用電的需求,同樣不符合供電的目的。在我國的變電設備、配電設備、變電線路等組合方式不合理,缺乏科學合理的論證,對于這一方面的忽視,也是造成我國線損率高的一個原因。
2.3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技術材料不斷產生,而采用這些技術和材料能夠明顯減少線損,由于我國的電力技術發展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后,這就要求我們及時增加自主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及時引用先進的技術和材料,一次來降低我國線損率,使供電效率更高。
2.4電能表的使用
線損的統計對于線損率的計算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對線損的統計不準確的話,就妨礙我們對線損率的科學理解。在實際的測量過程中,如果對于電能表、互感器的質量不能進行保證的話,就會造成在冊里那個線損的時候出現與真實值出現較大的誤差,以影響我們的統計工作。在我國由于對設備的更新不及時,導致我們所測出的線損率與真實值相差比較大,這樣不利于我們正確分析點損,也就影響了我們更新設備。
2.5統計方法錯誤
在實際的線損統計工作中,工作人員在抄核工作中發揮作用不明顯。因為在不同的時間對高低壓電能表進行抄寫的時候,容易產生誤差,有時,甚至可能會出現負損的情況。
3線損的管理方法
3.1對電網進行科學的規劃
對電網多涵蓋的地區以及路徑要進行科學的布局,通過優化布局能提供電網一個穩定的結構基礎。在電網構建的時候,盡量避免那些曲折的道路,調整每臺機器的負荷量,達到合理的配置。在此基礎上要對電網的配電設備等進行必要的選擇,選擇那些技術水平好、設備參數合理的設備,這樣在實際的工作工程中,其才會發揮最大的效果。
3.2選擇經濟的運行方式
電網的運行方式,運行線路的選擇對于線損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保證電網的安全性以及供求性的條件下,要選擇那些更加經濟的運行方式,這樣才能減少產生線損的結構原因。
3.3積極使用新技術新材料
線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更新我們的技術水平,研制更加先進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線損率。
3.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組成線損控制小組,對于可能產生的原因進行及時的治理,并進行必要的科學技術攻關。在實際的抄核過程要符合相應的抄核規范,避免對線損的計量產生錯誤。管理制度建設是一項比較復雜的事情,要盡量詳細周密,能夠涉及到線損治理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
結語
線損對于供電局的管理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課題,為了能夠提高我國的供電效率,只有充分認識到影響線損的原因,從理論以及管理兩個方面來入手分析,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對于線損的管理總體上還是要遵循系統的原則,不但要加強規劃環節,還需要對整個系統的制度配套進行充分地認識,只有在全局的指導下對電網的架設,設備的選擇、運行方式的選擇、新技術的運用等方面進行管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丙江.線損管理與節約用電[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2] 虞忠年,陳星鶯.電力網電能損耗 [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
[3] 邱智民.配電網線損理論計算與管理系統的開發[J].大眾科技,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