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新時期高山臺站建設的要求出發,概述了廣播電視高山發射臺建設的主要內容,并結合某高山發射臺改造實踐,具體闡述了發射臺的塔桅工程、機房工程、供配電工程及節能環保等的實施辦法。
關鍵詞:高山發射臺;建設;廣播電視
中圖分類號:TU248 文獻標識碼:A
1 新時期高山臺站建設的要求
廣播電視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廣播電視不僅是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更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總結“廣播電視西新工程”和“廣播電視農村無線覆蓋工程”的工程建設,對面新的環境形式,廣電事業要適應今后的長期發展及新媒體發展,以創新發展的思路進行高山發射臺的建設,需注意如下幾點:
1.1 選址要適合自身條件
選擇新臺址要充分考慮廣播電視事業長遠發展,在發射場地規劃上為今后節目套數和功率的增加要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要具有前瞻性。場地、塔高和覆蓋面應盡可能大。天線周圍地勢要平坦,總坡度小于等于5%,天線前方1000米范圍內坡度小于等于3%;要求土層潮濕,傳導系數較高,有利于電磁波的傳播。
1.2 不影響周邊的環境
發射臺強大的高頻電磁輻射會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及健康,并對周圍機關、學校、醫院、住宅等民用電子設施產生嚴重干擾及影響,因此,新時期的發射臺建設應在保證有效服務區覆蓋的同時,盡量選擇遠離喧鬧城市的郊區,以減少對公眾的電磁污染。
1.3 提升備災能力
安全優質播出歷來是廣播電視發射臺的生命線,新時期的發射臺更要強調這一特點,因此須提高發射臺的備災能力。一是搞好防雷設施,這是確保廣播電視發射臺安全運行的重中之重。此外,基于當前自然災害頻繁,高山臺站設施應能抵御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罕見的特大自然災害,如特大暴風雪災、地震等。
1.4 倡導節能環保
節能降耗是我國基本國策,高山臺站在這方面應該有重大提升。臺站內部應采用低功耗的發射機設備系統,外部應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并做好污水排放、空氣處理、節水工程、綠化工程等環保措施。發射塔、機房、生活區盡可能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
2 高山發射臺建設主要內容
2.1 發射臺機房
要做好機房建設,關鍵如下:1)在滿足廣播覆蓋需求前提下,適當考慮地域因素及發射臺遠離城市的特殊因素,合理確定各分項規模,包括房屋建筑,用地、配套實施等。2)為滿足發射臺機房點多、面廣的任務要求,機房建設盡量減小規模、降低占地;3)機房平面應結合地形特點合理布置功能房間;4)根據廣西氣候特點,可采用簡約歐式坡屋頂建筑風格,既突出現代廣播電視事業建筑的藝術風格,體現創新性質,又利于雨水排放,避免發生雨水滲漏情況。5)高山發射臺因地處高處,易受雷擊,為保證設備及電力供應穩定,建設時應考慮獨立的防雷系統,保證防雷效果。
2.2 附屬工程
1)發射臺站的日常管理以安全播出為首要任務,臺區建設圍墻防護,臺區內還設有鐵塔、外電終端桿等,場地內進行混凝土硬化。2)做好道路修繕、庭院綠化及環境保護等項目。3)水電方面,可在鄰近或山腳選擇供應穩定的線路自行建設。因臺站為無人值守,規劃時可不考慮生活用水供應,機房建設時修建蓄水池,儲存雨水用做消防、維護、日常清潔即可。
3 建設施工要點
按村村通工程已建臺站為例,闡述高山無線發射臺建設的選址、規劃、機房布局等工程建設要點進行詳細探討。
3.1 場地規劃
建設用地選擇在縣城周邊的小山上,占地2畝多,地勢較高,便于網絡傳輸及覆蓋。機房主要布置有:發射機房、衛星信號監控室、節傳監控設備室、儀器儀表備件室、配電室、油庫等功能房間。為減少建筑規模,機房內機器布置為雙排布局,機房寬度在7.0-8.0米。
3.2 塔桅工程
新建一座自立鍍鋅鋼管組裝結構的廣播電視發射塔,塔高60M,塔架底部尺寸為8m×8m,與機房距離3米。塔身分為三段直線段,滿足不同要求的天線安裝。
3.3 機房工程
依據南方氣候,發射臺機房建設主要考慮機房內的降溫,不需考慮冬季采暖的問題,此外發射臺機房建設需考慮自然通風采光、防輻射、防盜、防蚊蟲及防臺風,保溫隔熱等要求。在設計規劃考慮坡屋頂建筑風格,功能布局上減少了值班宿舍、監控室等。
機房建設重點考慮防雷及防干擾問題。機房多位于高山,雷雨較多,為保證設備和電力供應的穩定,建設時考慮獨立的防雷系統,對防雷提出高標準、嚴要求,保證防雷效果。1)防雷。一是新建鐵塔、機房、配電房地網。在機房側面新設地網,作為機房總接地面與地網連接緩沖釋放,并采用降阻劑,以降低接地電阻,防止擊雷對機房系統影響。二是在電源線路防護方面,為減少雷擊影響,電源進出線全部使用鎧裝電纜,電源系統采用三級SPD防雷措施,增強雷電釋放能力。橋架、線槽全金屬架構,多點接地。強弱電獨立走線。三是以機房總接地匯流為中線,鋪設3mm×25mm銅排,連接至各設備接地點,重現布置保護接地和高頻接地,以銅帶敷設,統一接入從外網引入的接地母排。機房內部采用等電位連接,所有橋架、設備及機柜可靠接地,相互間不產生回流。結合保護接地、防靜電接地、屏蔽接地等措施,保證電子設備可靠穩定地工作。2)防干擾。因發射臺發射頻道多,電磁環境制約因素多,易造成竄擾,影響播出質量,對此,采取措施如下:一是結合原機房主體結構,改造中按照功能重新區分發射、監控、多工及配電區,獨立建造變配電機房,利用墻體進行分割,墻面鋪設銅網屏蔽,以利于電磁屏蔽和防干擾,走線清晰。二是采取抗干擾、屏蔽能力強的線纜,走獨立金屬橋接或者線槽,避免強、弱電信號之間的干擾。三是整個機房采用防靜電地板,鋁合金吊頂,設備、機柜均依照規范嚴格接地,以將相互間的干擾降到最低。
3.3 供配電工程
發射臺的供配電主要由發射臺的配電房、發射機房的配電柜和自發電機組成。1)配電房的供配電。基于資金及施工周期,發射臺配電系統改造只按外供電一路來實施。為保證供電安全和今后第二路外供電實施時內部供電不需改造即可使用,配電房的內部供電按二路的方式實施,降低配電系統故障幾率。為防范外電停電遭成停播,發射臺內部配備一臺柴油發電機組。為防強雷電,在高壓配電柜裝有手動切換開關,強雷電時切斷開關采用自發電。2)發射機房配電柜。機房配電柜的輸入電是來自配電房兩路不同的供電柜,其中一路送UPS電源,另一路送其它設備。在發射機房的配電柜上安裝了電源自動切換器。
3.4 節能環保方面
如前所述,節能、環保、綠色、美觀是新時期高山發射臺建設要考慮的目標之一。機房坡屋面設計加大了機房空間,機器產生的熱量從屋頂自然排出,減少空調耗能,節約能源。機房建設中盡量減少對環境破壞,采用節能建筑材料, 修建蓄水池,利用機房坡屋面收集雨水,保障機房的消防和清潔用水。對此,在本工程中,我們力將新建設施融合到當地景區中,所用材料及工藝均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長生.面向新時期的高山發射臺建設[J].世界廣播電視,2009(2):22-24.
[2]顏秉光.淄博電視發射臺的技術改造[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7(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