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鄉規劃是政府的重要公共政策,城鄉規劃體系對有序推進城市化進程,促進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結合時代背景和地區特點,從城鄉規劃、產業體系、設施建設、文化挖掘等方面探索昌黎縣的新型城市發展之路。
關鍵詞:昌黎縣;新型城市化;發展探索
中圖分類號:TU984.11+1 文獻標識碼:A
1 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城鄉規劃是政府的重要公共政策,城鄉規劃體系對有序推進城市化進程,促進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設現代城市,就應該充分發揮城鄉規劃在新型城市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和調控作用,使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聯動發展,建設用地規劃與非建設用地規劃并舉,實現城市規劃與城鄉規劃、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的完整統一,構建城鄉規劃新體系。遵循高層次、高起點、高標準原則,按照“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縣,打造秦皇島次中心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全面提高規劃編制和設計水平。以旅游向北環山、產業西聚臨港、城市向東面海的發展方向,完善《昌黎縣域城鄉總體規劃(2011-2030)》和《昌黎縣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打造“一環五廊、三心四區”的城市結構,由集中布局向組團發展,增強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優化道路交通、水系景觀、城市管網、市場商貿等專項規劃,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加快鄉鎮規劃編制,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深入研究城市定位和發展方向,進一步完善《總體城市設計》;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編制《昌黎縣域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為指導園區建設和產業發展,適時編制《秦皇島西部工業區昌黎園區規劃》、《昌黎縣空港產業聚集區規劃》、《河北省昌黎縣碣陽酒鄉規劃》等園區規劃和產業聚集區規劃。
2 改善產業結構,建立新型產業體系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內在支撐,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是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歷史機遇,積極調整和改造傳統產業,提升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壯大小微企業,鼓勵全民創業。支持企業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發展精品鋼、特種鋼、異型鋼,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鋼鐵集團。鼓勵粉絲、甜玉米等糧油食品加工業向縱深發展,培育品牌,壯大規模。努力壯大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構建新型產業體系。鼓勵葡萄酒企業優化重組,支持華夏、茅臺、朗格斯技改擴建,建設一批高檔精品酒莊,引導私人酒堡等中小型企業特色化發展,提高昌黎產區品牌認可度和市場占有率。以同和皮草為龍頭,以皮毛交易市場為依托,積極引進裘皮服裝加工項目,擴大產業規模,實現由養殖大縣向產業強縣的跨越。發展環境友好型現代漁業,推進科學化、標準化養殖,提升水產品深加工和出口能力,爭創全國水產品出口基地縣。加快縫紉機零件加工業發展,實施品牌示范工程,壯大龍頭企業,擴大縫紉機工業園規模,發展整機組裝。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牢固樹立全縣、全年、全方位發展旅游和全產業融合旅游理念,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逐步構建北部山區溝域經濟發展區、灤河沿岸特色產業觀光區、東部沿海漁事體驗休閑區、縣域腹地溫泉養生休療區和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的發展格局。加強與北戴河新區協作,建設中國北方特色鮮明的濱海休閑、旅游、度假、健身基地。
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承載力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的關鍵,也是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新型城市化建設需要根據人民的經濟生活需要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在資源承載、環境承載、經濟承載以及社會承載等方面的綜合承載能力。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突出環境友好、資源節約,保護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營造綠色文明,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建設高品位的宜居城市。另一方面,要不斷深化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起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資體制,保持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合理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發展。進行城市河道改造和水系治理,為城市建設增添靈氣;大力實施城區綠化工程,完成東山公園改擴建和城市主干道、迎賓線、出入口等重要節點景觀建設;加強交通體系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
4 挖掘文化內涵,建設魅力城市
城市是文化的載休,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特色是城市的魅力,個性是城市的生命。必須高度重視城市文化建設,深入挖掘城市優勢資源,突出重點加強規劃引導和管理。切實保護歷史文化資源,依法加強對各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延續城市文脈,保留城市記憶,增加城市底蘊;盡力凸現山水文化特征,要把顯山露水作為城市文化、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保護好城市山體、水系、風景名勝區等自然資源,做好山、水文章,展示城市的地域特色;著力發展現代城市文化開展城市建筑風貌和色彩研究,明確主基調,確定主色彩,培育獨具特色的城市風格,努力建設有內涵的個性城市。昌黎縣城北部有歷史名山碣石山、五峰山,既是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又是風景絕佳的游覽勝地,對山的資源進行高水平設計、高檔次建設,突出昌黎濱海山城的獨特風韻。縣城內有得天獨厚的“水”的資源,北有碣陽湖,南有飲馬河,城內有東、西沙河,要盡快謀劃和治理,發揮好這些“水”的作用。昌黎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名山-碣石山,歷史上曾有九帝登臨,且留下了大量優美的歷史和神話傳說,山中曾有過上百座寺廟;五峰山曾是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先驅李大釗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奠基著作《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和《再論問題與主義》就是在這里誕生的。近年來經考證確定“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大文豪韓愈就是昌黎人。另外昌黎還有始建于遼金時期的源影寺塔等名勝古跡,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特別是近現代歷史上曾涌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文化是城市之魂,因此在城市建設中要深入研究和體現這些歷史文化因素。昌黎自古就有“花果之鄉”的美譽,玫瑰香、京白梨等精美瓜果久負盛名。近年來,我縣又建成了“中國干紅城”,出產的干紅酒不僅飲譽神州大地,而且行銷海外。產品文化在城市建設中更能體現獨特韻味。
5 改革管理體制,實現共同發展
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是推進新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抓住城鄉一體化和河北省沿海大開發的戰略機遇,盡快制定城鄉一體的系列改革舉措,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統籌城鄉空間發展,協調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城鄉無差別的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地向城鎮轉移,建立起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數字城市”的建設,提高新型城市化的競爭力。完善城鄉規劃建設、公共服務、要素配置一體化機制,不斷優化城鄉形態、城鄉環境和城鄉管理,促進城鄉共同富裕。使城鄉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與自然關系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季建業.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新南京[J].求是,2010年24期.
[2]劉又源.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社會政策轉型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