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舟
藝術大眾化與精英化并不矛盾。要明白這點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即有藝術才有藝術家,而不是相反。藝術大眾化是從藝術參與和藝術消費角度而言的,比如在學校開設書法課,書法并不會因為參與寫的人多或大多數人寫不好就不再是藝術。當然只有寫得好的才能成為藝術家。
@黃燎原
大多數的人相信市場機制只會產出劣質藝術,因此對“大眾文化”與“商業化”批評不斷,在這個根深蒂固的信念背后卻暗藏了知識分子對市場的懷疑。市場只是反應需求的機制:如果對劣質藝術有需求,劣質藝術應運而生;若對優質藝術有需求,優質藝術則應運而生。(布魯諾費萊)。
@九十九級梯
藝術說到底還屬精英文化,要求其受眾具備足夠的鑒賞辨別能力,因此必然會有排他性。大眾市場的批量需求不能說全無精英,但其商業化運作總體趨于平庸化。藝術市場某種程度上對藝術品產生影響,但絕對無法決定何種藝術品產生,沒有哪一件具有藝術價值的藝術品是純粹為市場需求而產生的。
@邊佳勛
這是個簡單的道理,中國繪畫史上興盛的時代吳門、海派背后都是因為商業、市民階層的興盛。中國的批評界缺乏量的分析、邏輯的思考,只有似是而非的質與道德的評判,早就入土了。
@金色萌芽
大眾的品質需求整體上升時市場才會大范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