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韓系畫廊集體退出中國、新一輪春拍征集難和藝術品信托集體退出年等問題的熱議,去泡沫、康復期和常態化成為今后幾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特征。而國際藝博會與世界拍賣行、國際藝術品保險的聯手、國際藝術品基金的高調進軍中國。2013年世界藝術品市場格局下的中國之路,充滿了想象。
“韓”風褪去,“歐”風來襲
剛剛過去的2012年。被稱為藝術品市場“深度調整”的一年。新年伊始,康復期、常態化的市場輪調下,國際資本的異動更使得悲欣交集。縱觀一級市場。繼號稱世界最大畫廊的韓國阿拉里奧畫廊從中國撤出引發的韓系畫廊集體退出中國市場熱議,資本在藝術品市場的深度調整,轉化運營理念、尋找藝術市場的新關系,成為新一輪中國當代藝術關注的命題。
而倫敦“TEFAF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高調宣布,與蘇富比拍賣行獨家探討與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舉辦“TEFAF北京2014”,國際頂級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兩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世界藝術品市場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變革期。巴黎美爵藝術基金與世界著名藝術品保險公司及歐洲藝術基金TEFAF通力合作,將自身擁有的價值5億歐元歐洲古典油畫和現當代近30位世界一流簽約畫家當代藝術畫作帶人中國龐大、新興的藝術品市場。首次在亞洲推出藏家保障計劃,以全新經營理念和現代化運作模式在港澳臺及中國大陸運營。同時與國際知名拍賣公司蘇富比、佳士得以及中國大陸嘉德、保利等頂級藝術品運營機構展開與中國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交流……
同時,今年是中國嘉德成立20周年及香港蘇富比成立40周年的紀念,無疑會引發拍賣市場的巨大熱情。而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高調進軍香港拍賣市場,一些大型畫廊紛紛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世界藝術品市場格局下的中國之路,似乎充滿了N多新可能。
圍城內外,眾望之至
正如沈其斌所言,“國內近些年熱錢涌動,股市和房市兩大市場不被看好,使得藝術品逐漸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新富階層如同在海外購買奢侈品般購買藝術品,并不斷創造世界拍賣紀錄,引起海內外媒體關注,一個新興的中國買家群體使得全球藝術品市場從2009年的低點增長了52%。曾幾何時,中國富豪以投資為目的,在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飛速發展和中國藝術品價格急速攀升的同時,很少對西方藝術杰作表現出興趣的狀況,在佳士得、蘇富比等拍賣行將昂貴的西方藝術品先落足香港,以吸引大陸的富豪發生了作用。據蘇富比數據,每年大約40%的新買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占到了一半左右。
伴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飛速發展和地位的塵囂甚上,中國正在崛起的新藏家們也正在重塑亞洲、歐洲和美國的收藏家圈子。賦予了世界藝術品市場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和中國藏家的新希望。從拍品本身看。國外拍賣行提供的拍品新鮮、品種豐富、估價更合理,趣味性強,買家選擇性更廣泛,有極大優勢;同時,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相對不夠健全,促使了高端買家逐漸將目光移到國際市場。從世界兩大拍賣行在中國藝術品拍品上大做文章。以及國際藝術品基金、博覽會的紛紛開辟中國市場,可以明顯看到圍城內外,市場藝術品市場走向的眾望所歸。
臨水照花,炎涼自知
毋庸置疑,21世紀以來,全球化效應深刻的改變了中國人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方式,也促進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拋除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和Artprice的2012年度藝術市場報告及歐洲藝術基金年度報告兩組數據的反差。關于中國藝術市場第一還是第二的判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于世界藝術市場發展之下。世界對于進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同行動和一致思考。
全球化效應并未帶來東西方藝術市場的趨同性。正如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和Artprice所提及,“東方與西方已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作品的供需。雙方的觀點立場也日趨一致。但是。藝術品供應的全球性同質化趨勢還有待檢驗。藝術市場通過反應彼此的藝術選擇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加深了文化差異。”一方面。中國純藝術作品在拍賣市場的價格水平已遠高于西方市場。西方市場中80%左右的成交作品價格低于5000美元的價格門檻,基本反映出買家出于習慣性購買,而非將作品視為金融資產。藝術品平均價格的差異源于東西方市場結構的不同。在經濟實力有限的中國。應該引起市場人士的警醒;同時,中國市場售出作品的數量差距。也反映出市場需求量和市場基礎的穩定性比西方尚有巨大差距。繼各大國際品牌的陸續進軍中國,對中國藝術品基金和一二級藝術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閃閃紅星,愛上層樓
一個國家或地區藝術品市場的真正繁榮發展,應該有法可依,有誠信、健康有序的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不過20年,和西方藝術品市場將近200年的發展比。不可同日而語。世界藝術品市場格局的轉變為中國新一輪發展的提供了契機,國門的真正敞開,才將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真正公平競爭時代的來臨。
或許如歐洲藝術基金會研究報告撰稿主編、文化經濟學家,藝術經濟學創始人克萊爾·安德魯博士表示,“中國市場的強勁推動力來自于快速增長的財富、充足的國內供應和中國藝術品買家的投資性目的。雖然最近的經濟危機使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買家都更加謹慎,但中國資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的不景氣及缺乏其他投資渠道,使中國顧客將大量資金投入藝術品市場作為一種替代性投資。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說,未來將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如何應付市場過熱。以促使市場更穩定、長期地發展。”
在市場資源日益匱乏以及國際競爭加大的當下,減少各種政策影響的不確定因素,以及靠“雅賄”和拍行支撐的不健康市場行為,精耕細作,真正夯實中國藝術品市場,是擺在每一位市場參與者面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