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語有云:玉不琢不成器。未經雕琢的玉石是無法綻放光彩,自然也稱不上器物,引申而來是對一個成大器的君子的期許和勉勵。在古代,玉一直被當作美好品物的標志和君子風范的象征,古人對玉的鐘愛可見一斑。無論中國文化經歷過何等巨大的激蕩,直至今日,國人崇玉、愛玉的民族情懷仍是根深蒂固的。任何一塊好的玉石,經過人工雕琢。便被賦予了新的價值和魅力,因琢而成器,因琢而不群。有一群人始終如一地熱衷古玉器收藏,也有一群人看好當代玉雕的工藝和前景而藏之。
玉雕,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早在商周時期,制玉便已成為一種專業。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然而,不同朝代有著各不相同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導向,這就造成了玉雕的形制特色和造型的迥異。戰國以前,隨身佩戴裝飾的玉品較多,也有一些充當了祭天拜神的禮器;在玉雕裝飾盛行的漢唐時代,金縷玉衣、漢玉馬、玉雕佛像等玉器相繼出現;到了宋元時期,玉雕工藝達到了質的飛躍,宮廷中設有“玉院”,已有淺磨深琢、浮雕圓刻的技藝,玉雕的價值隨之倍增;而明代蘇州玉雕藝人陸子岡不僅發展了刀刻法和“連環會”制作工藝,還創造了各種集陰陽浮雕于一體的玉雕工藝制品,至今仿效者甚多,他的玉雕作品也成為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至清代,玉雕工藝已達到高峰,宮廷設有玉器造辦處,督辦玉料,故這一時期宮廷御用玉器極多。玉雕發展到當代,雕刻者從中國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汲取養分,在繼承傳統玉器精髓的同時迎合了當下的審美趨勢和收藏心理,為一塊新玉注入了超越時空的藝術生命。所以,當代玉雕比之古玉,雖少了些許歷史的沉淀,然工藝之美妙絲毫不減。
工藝是衡量玉雕藝術品價值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不過乃一塊“頑石”,而玉雕的藝術、人文價值是通過藝術家的工藝來實現的。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雕刻工具的更新,玉石雕刻更易于精細化,開采技術的進步也使我們能獲得更多優質的玉材。但是,“因材施藝”是玉雕藝術最大的特點,過于“夸耀”工藝的繁瑣,反而有畫蛇添足之嫌,有時對于顏色干凈、質地純凈的玉石敢于“留白”也是一個玉雕大師藝術造詣深厚、技藝精湛的一大體現。而當代玉雕是現代創意與傳統工藝的并重的藝術,歷數中國玉雕史上的經典制作。許多都蘊含了玉雕大師獨特的用心,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特殊的工藝技術,都是如此,從“子岡牌”到“四大國寶”,每一個創新都成為后世玉雕藝人遵守的典范。而當代的玉雕藝術是全社會的藝術,不再有表現形式的限制,可以自由汲取多門類的藝術元素的精華,擁有了更多題材和表現形式,涌現出許多可圈可點的作品。由于玉器主要是由手工雕琢而成的,因此,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藝人、不同的加工設備、甚至是同一藝人在不同的時期加工的玉器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共同構成了中國玉雕的藝術大成,中國玉雕作品的惟一性也恰恰就是玉雕藝術品的收藏價值,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收藏愛好者的關注和親睞。
2009年,西泠印社拍賣公司率先推出了首屆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選擇28位玉雕大師的81件作品上拍,共成交了68件,成交率高達83.95%,成交額達到了2619.23萬元。其中,當代玉雕大師俞艇的黃玉壺以212.8萬元成交居于首位,翟倚衛2007年作的倩影白玉牌拍出了168萬元,馬進貴2009年作的白玉錯金夔龍紋文案十三珍也以156.8萬元成交,而高毅進2008年作花開富貴白玉鏈瓶同樣拍出了145.6萬元的高價。西泠拍賣在當代玉雕門類首次涉水便取得了做人的成績,仿佛一劑強心針,增加了業界對當代玉雕市場行情的信心。西泠拍賣隨后在2010年春秋拍開設的玉雕專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到了2011年,當代玉雕就像一匹藝術品拍賣中的黑馬,屢破拍賣紀錄,“漲”字不僅體現在單品價格上,還表現在拍品數量、成交率等各個方面,玉雕成為名副其實的“瘋狂的石頭”。2011年西泠春拍的當代玉雕專場中的玉雕名家增至43位,拍品也增到了143件,超出2009年的首場專拍62件,件數增幅高達93%。而這一年的西泠秋拍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中,由被譽為“爐瓶七君子”之一的宋鳴放創作,并獲2011年中國玉石雕刻“天工獎”銀獎的“白玉擺件朝冠爐”拍出了977.5萬元的高價。西泠拍賣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場專拍,帶動了玉器藝術品拍賣市場,該拍賣公司的當代玉雕大師專場已經成為了當代玉器拍賣行情的一個參照樣本。對投資、收藏者以及拍賣從業者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自2009年西泠印社首創當代玉雕專場拍賣以來,無論從拍品規模、成交率、成交價、成交額等不同的方面變化中,都可以明顯看出近兩年當代玉雕拍賣一直呈現出穩健增長的走勢。繼西泠拍賣之后,北京博觀2011年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大玩家”中國玉雕大師藝術精品無底價拍賣和“如日方升”青年實力派玉雕名家作品無底價拍賣,成績斐然。兩個專場成交率均達到100%,整場拍賣總成交額902.496萬元。其中“如日方升”專場中,擅長山子雕的玉雕名家顧銘的作品《和田玉籽料喜事連連擺件》以13.44萬元成為此場最高價。已是第四次舉辦的“大玩家”中國玉雕大師專場,以翡翠擺件見長的喻朝光大師的作品《翡翠白菜擺件》經過23輪競價,最終以20.16萬元成交。同年12月,北京博觀中國玉雕大師年度作品專場拍賣會全部十個專場共以7460萬元的總成交額收槌,在中國當代玉雕藝術品的拍賣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創造了博觀拍賣歷年來的最好成績。
從西泠拍賣和北京博觀這兩家專業從事玉雕拍賣的公司往年拍賣數據可以看出,買家收藏當代玉雕的典型需求是在料、工、藝、題材俱佳的同時,獲獎作品更受親睞,往往能拍出超過預期估價很多的好成績。而玉雕名家作品頻頻拍出新高,也反映了投資者越來越認可玉雕名家作品的藝術價值。相對于因炒作而頻現天價的藝術品。當代玉雕藝術品從真偽辨別、價值判斷、藝術保值等方面而言,都是更加穩健的投資品種。因此,剛進入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當代玉雕,正在逐步健全其價值體系,價格有序攀升,處于理性升值中。可見,隨著玉石原料的緊缺、市場的擴大、玉雕藝術家被認可,當代玉雕藝術精品的價值成長性極高。
玉可養人。人亦養玉。玉石和人一樣,都是不琢不成器的,人賦予了玉石新的生命和藝術形態,玉也給人帶來了視覺審美的絕佳體驗。經過雕琢打磨的玉器。在眾多藝術形式中脫穎而出,成為不可忽視的收藏界黑馬,原因無外乎國人對愛玉的文化根性和玉石出類拔萃的工藝美感。當代玉雕的崛起,不僅說明了傳統與當代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更說明了收藏投資者對當代玉雕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認知以及對當代玉雕大師技藝的肯定。由此可見,當代玉雕在藝術拍場上必將持續發力,穩健中略帶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