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深 字自遠,別署淵淵堂1974年生,福建永泰人。先后學習于福建福州藝術師范美術系、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獲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首屆山水畫雙年展優秀獎,并被中國美術館等多家藝術機構收藏。
他的水墨系列作品更多的是以古典方式的蕭疏簡淡來追尋宋元古人的山高水遠、飄渺無著、靜絕塵寰的理想之境,而近期的工筆重彩系列則以一種腳踏實地的自覺來描繪我們所熟悉的閩中山水,田地的阡陌縱橫、山丘的高低錯落以及漫不經心茶樹、翠竹、小溪都散發出寧靜、平和的田園詩隋。筆下的風景有一種于蔥蘢處見清瘐、絢爛處散發出荒寒的意蘊。不論是寫意還是工筆,都能體味到林深對筆墨內涵的理解和形式構成的把握。可從看出,他力圖要實踐的是把風景中現實視覺因素轉換為繪畫語言的自覺指向蒼古和微茫的意境并以此來呈現作品所具有的文氣、才氣、地氣和靈氣。
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林海鐘這樣評價林深:“林深在十余年的學藝中,始終表現出善思的特質。從懵懂到覺醒到追索,他始終在思考中行動,在行動中思考。近年的作品,特別是大青綠山水,把對故鄉山水的深情眷顧和流連表現的十分細膩到位。”
湯小剛 1965年生人,1988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職業畫家,長期專注于水墨書法創作。他一直堅持著對傳統中國畫的喜愛和探索,希望在傳統的意境和技法之下,運用現代的觀念和構圖,采用特殊的材料及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當代”屬性,畫面內容多是閩地的山、海、石。這一點在他的《禪石》系列作品中表現得尤為凸出。禪石與佛教有關,又不十分具象,卻能很好的體現出佛教的理念。即中國‘宋明理學’以來的禪道傳統、禪道美學。在簡潔的畫面中,一塊塊殘石如老僧入定般,仿佛千年不動,訴盡了傳統繪畫中的幽、雅、精、妙。而大量的留白與現代的簽名落款則彰顯了現代的思維。這種創作形式是一種“新傳統主義”的表達,它強調了藝術家曾經過嚴格的傳統筆墨訓練,他們有很好的傳統根底,但他們沒有完全固守在原來傳統的形式里邊,他有一些新的發揮。這種發揮來自追求繪畫的自然生長過程,講究畫筆的手勢、動作與筆觸表現出來的內在情感。
本次雅集展覽展出了林深、湯小剛兩位藝術家近年的代表作品。二者均在創作方面建立了比較個性的圖式和語匯。審視他們的作品,既可體悟到共性的內涵,也可感受到各自的意蘊。共性在于,雖語言與圖式不同,但對真實生命存在的體悟確是一致的。個性在于,從不同的視角,運用不同的藝術符號表達著對生命的感悟。
借由此次的雅集展,本土書畫愛好者也有了與福建當代優秀青年山水畫家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