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孕媽咪在孕期檢查會發現胎兒過小的問題,胎兒過小是因為孕媽咪沒有吃好,營養不良嗎?實際上并非那么簡單。
影響胎兒大小的9大因素
這是一個大多數媽媽都會陷入的誤區:“這幾次產檢總被告知胎兒偏小。于是在家人的監督下,每天加大了營養餐的攝入,希望寶寶能多吃點兒,吃胖點兒。”
其實胎兒偏小,如果是在正常范圍上下浮動不大,都是正常情況。如果持續偏小,并偏離正常范圍比較大,就要考慮其中原因。
影響胎兒大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為9大因素:
母體身材的高矮
如果孕媽咪本身的體型嬌小,胎寶寶很可能也會稍小、比較輕,假如套用一般公式所得的結果來判定胎兒體重不足,這是不正確的,必須依個體差異性而定。
臍帶血管的功能
臍帶是輸送血液養分排除廢物的重要管道,假如臍帶有問題,如打結、只有單一臍動脈,或有水腫、血腫現象,都會影響血液的輸送,也會影響胎寶寶的體重。
胎盤的功能
胎盤是連接母親和胎兒的紐帶,孕媽咪子宮內胎盤性能是否良好,也會影響胎寶寶體重。胎盤功能好,寶寶獲得的氧氣、養分足夠,才會長得好;反之,則有可能體重過輕。
血液中的血糖高低
適度的糖分能幫助胎兒成長,因此母體的血糖含量高,胎兒會長得較快、較大,如常見的妊娠糖尿病會造成巨嬰,就是由于孕媽咪的血糖過高,帶給胎寶寶太多糖分所造成的。
母體攝取養分的狀況
孕媽咪必須留意維生素、葉酸、蛋白質、糖分的攝取是否足夠,避免營養不良,進而造成胎寶寶體重過輕。
母體本身有代謝性、高血壓疾病
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媽咪,血管中阻力較大,臍動脈和胎盤功能會較差;由于血液較不易通過,所以胎寶寶就會長得較小,甚至會造成子宮內生長遲滯。
胎寶寶的數量
多胞胎的體重一定會比單胞胎小一點,由于媽媽的子宮一次要供給兩個甚至以上的胎寶寶的成長,寶寶的體重自然就會少一些。
母體患有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疾病
患有這類貧血疾病的孕媽咪,所懷的胎寶寶通常體重也會較低。
懷孕的周數
胎兒的大小是一個動態的增長過程。首先要確定好預產期和懷孕周數是否正確,因為周數的誤差,容易導致對胎兒大小評估的錯誤。要根據正確的懷孕周數,來確認胎兒大小是否符合該時段的正常值。
胎兒體重不足怎么辦?
一般醫生會通過B超數據,來判斷胎兒大小是否正常。只要重量相差在懷孕周期兩周之內,就不算體重不足;當相差值超過兩周,才算體重不足:假如相差值超過四周,就要懷疑是子宮內生長遲滯了。
所以孕媽咪在整個孕期,務必按照規定時間進行孕期檢查,隨時跟蹤胎寶寶生長發育情況。當發現胎兒體重不足時,最好先檢查是不是胎盤或其他功能出現了問題,假如是由于母親疾病因素造成胎兒體重不足,只要控制病情,胎兒的體重自然就會跟上。
預防胎兒偏小,飲食均衡很重要
經常有孕媽咪會覺得,自己的體重已經增加了十幾公斤,寶寶的體重一定也會隨著增加,其實不然。專家指出,從臨床方面看來,懷孕早期孕媽咪所增加的體重,大部分是胖在自己身上,要到懷孕後期,胎兒才會吸收母體較多的養分,因此孕媽咪增加的體重和寶寶的體重并沒有必然的相關性。
對于孕媽咪來說,懷孕初期要多補充維生素、葉酸、鐵質、鈣質,幫助胎兒發育健全;等到中晚期,可著重增加蛋白質、氨基酸的攝取,至于油脂類并不需要額外攝取,由于日常飲食中的油脂含量已經很多,假如孕媽咪的體重已經超標,面食類及果汁就要減量攝取。
為媽媽推薦一份孕期均衡飲食的要點吧:
孕早期 開始~12周
早餐可以包括牛奶、雞蛋和淀粉類食品:午餐除主食外,配以肉類、蛋類、蔬菜及植物油等;晚餐注重清淡、易消化,營養充分。在兩餐間可食用牛奶果汁及水果。
孕中期 13周~27周
除了大米、白面外,還要食用一定數量的小米和玉米等粗糧。大豆及其制品和瘦肉、魚、蛋等都富含優質蛋白質,也應注意攝入。
孕晚期 28周~40周
多食用海產品,如海帶、紫菜,多食用動物內臟和堅果類。注意控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入量,以免浮腫。
《時尚孕婦》溫馨提醒
不要自作主張過多進食
孕媽咪們千萬不要因為胎寶寶體重過低,而將原因全部歸結為飲食方面,從而自作主張,不加限制地過多飲食,這非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容易長成肥胖的孕媽咪,出現各種妊娠并發癥,也不利于寶寶健康和順利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