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尿但排不出,這種“難言”的痛苦很多產后媽媽都經歷過。這便是醫學上說的產后“尿潴留”。該如何應對呢?
產后“尿潴留”的原因
產后尿潴留由多種原因所致,主要為機械性損傷和心理因素。現代醫學認為產后尿潴留多發生于第二產程滯產者,由于胎頭先露對膀胱頸及骨盆底的長時間壓迫,產生暫時性神經支配障礙,以及尿道周圍或膀胱三角區水腫,膀胱肌肉收縮功能障礙,尿道、尿道外口、陰道及外陰、會陰創傷疼痛,反射性抑制,使膀胱括約肌痙攣,增加排尿困難,加之產后患者腹壁松弛,膀胱肌張力差,對內部張力的增加不敏感所致。
預防為先
01 產后4小時即應主動排尿,如果排尿很困難也應每3~4小時敝1次排尿的動作,這樣有利鍛煉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縮力。
02 常用溫水沖洗外陰,做排尿動作時聽一些流水聲可利用條件反射解除排尿抑制,產生尿意,促使排尿。
03 每日做3~4次仰臥起坐,每次重復做10~20次,可加強血液循環,解除盆腔瘀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04 用熱水袋敷小腹部,或可刺激膀胱收縮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環。
05 在盆內放上熱水,水溫控制在50℃左右,然后直接坐在熱水里浸泡,每次5~10分鐘:也可以用水蒸氣熏下身,讓水汽充分熏到會陰部,但要注意保持身體不接觸水面,以免燙傷。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促進膀胱肌肉的收縮,有利于排尿。
治療有方
開塞露納肛法
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經反射原理,采用開塞露納肛,促使逼尿肌收縮,內括約肌松弛而導致排尿,效果快速。
按摩法
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時,可用拇指按壓關元穴,持續1分鐘可排尿;或在排尿前即可采用此法刺激排尿,即將手置于下腹部膀胱處,向左右輕輕按摩10~20次;排尿后還可再用手掌自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壓,以減少膀胱余尿。
針灸治療
取會陰、中膂俞、秩邊以及中極、關元、曲骨等穴,再加以電針,通至1~2次,即可有效。
大蒜療法
根據大蔥或大蒜的辛溫解表之藥理作用,用其治療產后尿潴留,收到可喜療效。取大蔥或大蒜300~500克,搗爛成泥狀,用紗布包裹,敷在臍下恥骨上膀胱充盈處(也就是中極、關元、氣海穴位),15~30分鐘后取下,囑患者排尿,在便盆內放300毫升左右開水效果更佳。
留置尿管休息療法
如果出現尿潴留,留置導尿管,讓勞累的膀胱肌肉徹底休息放松,等到3~7天局部水腫消退后可以自然·恢復。
時尚孕婦溫馨提示
經過上述幾種方法仍不能及時排出尿液,或者僅能解出部分尿液,而下腹部膀胱處還是疼痛難忍,觸之即有尿意但又排不出來的話,就應立即就醫;同時,如果出現尿頻、尿急、發熱、有異常惡露的話,都應該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