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保胎成為越來越普遍的一種現象,每個經歷保胎的媽媽,一邊希望保胎成功,一邊卻在為各種問題困擾,比方說:如何知道胚胎是好“種子”,萬一保下了問題寶寶怎么辦?醫生開的保胎藥對胎兒發育會不會有影響?……

哪些狀況需要考慮保胎?
在懷孕早期,也就是12周以前,出血是個很重要的征兆。如果有莫名其妙的陰道出血,孕婦一定要到醫院檢查。首先要看看是宮內孕還是宮外孕,宮外孕不是正常妊娠,孕婦會有生命危險;如果是宮內孕而且胚胎發育正常,好好保胎就行了。其次,宮頸糜爛或有息肉也會造成出血,這和胚胎沒關系,治療方法視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如果是宮頸癌,就把孩子拿掉,先治療大人;如果是不嚴重的宮頸炎癥,可以等生完孩子后再治療。另外,胚胎停止發育也會導致出血,說明胚胎已經死亡,就沒有保胎的必要了。
除了出血,腰酸下墜也是先兆流產的一個重要癥狀,這說明子宮在收縮,接下來也有可能出血,這時應臥床休息。還有人早孕反應原來挺厲害,但忽然就沒有了,這是胎兒停止發育的信號,需要去醫院檢查是否需要保胎。
如何判斷胎兒該不該保?
早孕階段通常有以下幾個判斷標準: B超、 HCG值和孕酮值。
1.做B超只在兩種情況下是有意義的,一是孕婦肚子疼、出血,懷疑是宮外孕;二是懷孕7周后出血,檢查一下胚胎是否存活。其他情況下不建議太早做B超檢查,比如剛懷孕30多天就出血了,這時候即使做B超也什么都查不出來。
2.HCG是絨毛分泌的一種促性腺激素,如果相應孕周的HCG很低,或者是經過一周,沒有按照自然規律增加,都說明胚胎不好或者是宮外孕。
3.孕酮也有大概的范圍,如果孕酮太低不支持胚胎,也有可能導致先兆流產,這種情況占所有流產孕婦的15%左右。但每個人孕酮值都不一樣,這和個人自身狀況有關,只要不是太低,不用公式化地一刀切。
保胎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西醫都有自己的保胎方法。西醫就是根據孕酮和HCG值,一般是補充各種各樣的孕酮,少數孕婦比如習慣性流產、采用助孕技術受孕等情況時,還進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中醫認為,保胎要“補腎健脾,固氣養血”,可以吃一些滋腎育胎丸等中藥。用西醫來解釋中醫的補腎虛、調陰陽、暖宮、氣血充足等術語,其實就是讓子宮內膜肥厚,有足夠的營養滋養胚胎,同時保證母親全身狀況良好,才能孕育一個健康寶寶。
保胎對胎兒發育的負面影響
保胎藥是相對安全的。但對于西藥保胎藥,應采用天然的孕激素。另外可以用一些中藥全身調理,安全性比較高。
其實,大約目前90%的保胎都是不應該的。保胎的負面作用有時不僅僅是體現在所用藥物上。通常醫生不會主張勉強保胎,如果胎兒本身質量不好,建議順其自然,最好不保。因為要流產的孩子大多不是質量好的孩子,它在發育過程中,會給母親很多提示:比如孩子個頭總是比相應孕周小,不管怎么補都沒用,這很可能提示胎兒先天性缺陷等問題;還有在篩查畸形的時候總是發現問題,最后生出來很可能是個不健康的孩子。
總的來說,胎兒的存活是自然優勝劣汰的結果,孕婦不要有過大的心理負擔和壓力,遵從醫生指導,科學選擇是否保胎,如果執意要保下一個殘缺的孩子,不但對家庭和社會是種負擔,對孩子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