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在面對樞機主教的小范圍拉丁文演講中,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宣布,自己將辭去教皇職務。
羅馬教皇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也是梵蒂岡這個全球最小主權國家的元首。從理論上講,他的任期終身。盡管教規允許教皇主動退位,但上一次發生類似情況,還要追溯到1415年的格里高利十二世。整個天主教會對本篤十六世教皇地位并無挑戰,此前無人要求他退位,他也從未主動表示自己將退位。消息傳出,舉世皆驚。
本篤十六世的教皇生涯只有7年又303天,是教皇中任職時間較短的。在任期內,他最大的成就是促成對立數百年之久的羅馬天主教和英國圣公會教走向和解。這位著名的和平主義者公開反對伊拉克戰爭,嚴厲批評小布什總統“反恐戰爭足新的十字軍東征”的說法。他主張尊重伊斯蘭教信仰,呼吁不同宗教信仰相互尊重。上述行徑都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突破了羅馬教廷的陳舊傳統。此外,本篤十六世是第一個習慣使用推特等網絡交際平臺的教皇,被認為“讓古老的羅馬教廷進入網絡時代”。
不過,許多分析家指出,本篤十六世其實是保守的天主教種學家。他的許多神學信念比同時代不少天主教要人更“古老”。例如,他曾撰文認為,只有加入教會才能成為“真正的基督信徒”。再如,他曾長期反對避孕,甚至在2009年公開稱,解決非洲艾滋病蔓延的根本出路在于避免婚前性行為。在他任內,一些高級教職人員多次發表反墮胎合法化、阻止被強奸懷孕女性墮胎的言論。這些都曾遭到婦女團體、民間慈善組織,甚至一些歐美國家政府的批評。據說,在教廷的“避孕套對艾滋病防治無效論”出臺后,法國、西班牙政府就曾專門向非洲捐贈大批避孕套,以委婉表示對教皇見解的不以為然。
2月11日的辭職聲明十分簡短,將退位的理由詮釋為“年事已高,自感無力繼續履行教皇職責”。許多評論者認為,這個理由在很大程度上的確存在:本篤十六世即位時就已高齡78歲,在羅馬教廷歷史上已算“大齡繼任者”。如今,他已是86歲高齡,要處理繁多的教廷事務,的確有些力不從心。
但也有人認為,身體和年齡僅是本篤十六世告退的原因之一。2月13日,在梵蒂岡圣伯多祿大教堂,本篤十六世舉行了教皇任上最后一次“圣灰星期三”彌撒。在8000名信徒和游客面前,他顯得精神煥發,聲音洪亮,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健康問題。他本人和教會一再強調“并無其他原因”,卻不免讓一些人產生“必有其他原因”的逆反心理。
近年來,天主教會爆發了一些重大丑聞,包括遍布全球多處的高級神職人員戀童癖丑聞曝光,以及教廷內部傳出的財政“不干凈”傳說。對于一向強調“道德自我凈化”的教皇而言,這不啻是一種諷刺。而“信仰堅定便不會因強奸而懷孕”、“哪怕被強奸懷孕也應把孩子生下來”等論調及一些典型案例,更一次次損害著天主教會在當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些教會內部的改革派人士認為,作為資深神學理論家,本篤十六世的保守觀點令戰后教廷的一系列改革中止。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將成為繼任者。和2005年教皇選舉時相比,此次并無眾望所歸的人選,被認為可能當選的人數竟不下十名。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呼吁從非白人樞機中遴選教皇的呼聲漸高。在此次候選人中,既有多名意大利人,也有多名黑人和亞裔。選個黑人當教皇?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