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中國的世界名校
代表著教育開放試水的上海紐約大學,計劃在今年招收151名中國籍學生,其首批招生總數(含外籍學生)在300人左右。越來越多的“世界名?!闭媱潖闹袊慕洕睒s中分一杯羹,第一站都選了上海。
從前年3月宣布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合作以來,這個將成為中國教育界改革開放后第一所中美合作大學的上海紐約大學(NYU Shanghai),在近日公布了中國大陸學生招生錄取程序。師資方面,上海紐約大學40%的教師將來自紐約大學聯合聘用的教師,40%的專任教師將按紐約大學的標準和程序面向全球招聘,20%的教師將以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的方式招聘。
“我們將結合一系列定量的和定性的指標,對申請者進行全面、整體的評價,而不僅僅基于其高考成績。”上海紐約大學要求中國籍學生必須參加高考,并且達到一本線才能申請。而在文憑授予方面,將頒發上海紐約大學以及美國紐約大學雙文憑。
(見《時代周報》)
教育丟失的本質——閑暇
我想起我已去世的導師陳鐘樑先生常常感嘆的一句話:“現在的學生活得太累了。”
先生特別信奉閑暇的自由本質,信奉閑暇對于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意義。唯有閑暇,才能照見心靈深處的天光云影;唯有閑暇,才能呈現教育的規律和本質,讓生命活力四射。
但是,在一片喧囂中,教育成了名利場,校園淪為競技場,每個學生都被迫趕上場,被趕著走,能夠讓一個人從容地學習和領悟生活的閑暇已經被剝奪殆盡了。當然,所有這一切,我們都會用一種崇高的名義來進行,那就是為了高考,考不進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
我們教育的最高目標事實上已經徹底降格成愛因斯坦所描述的“豬欄式理想”了。而我們的學生也從此就早早懂得了什么叫生存,什么叫殘酷,懂得了校園其實就是戰場,你死我活,不進則退。他們的內心永遠也體會不到生活有多么廣闊,體會不到合作、寬容和愛會給一個人帶來怎樣的幸福。
先生曾引用前蘇聯教育名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當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小時的空余時間時,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的、全面的人。”天哪,5-7小時,說不定我們的某個致力于有效教學的專家會憤憤地跳將出來,高呼那怎么行?學生還學不學習了,那是浪費。
先生不僅在他的文章里寫過,也跟我們鄭重地說道:“教育可能犯這樣或那樣的失誤,最不能原諒的是侵占了學生擁有時間的自由,撲滅了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只是,我們在那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見《北青網》,張全民/文)
今年1.8萬人公派出國留學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負責人透露,今年全國計劃選派各類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1.8萬人,較去年增加12.5%。目前正在外學習的留學人員達2.4萬人,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按期回國率為98%。今年我國公派出國留學共有10個項目,除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項目等外,還特別安排了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及地方合作項目1500人。該負責人表示,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年度選派人數從2006年的7500人增至2012年的16000人,翻了一倍多。
(見《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