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過后,天氣往往干燥、少雨,所以這個時節(jié)大家應該多喝水,多加注意在飲食方面做積極的調(diào)理,因為這個時節(jié)我們?nèi)梭w皮膚可能會因此變得緊繃,甚至起皮脫屑、毛發(fā)枯燥無光澤、頭皮屑變多、嘴唇干燥或裂口等等很多癥狀,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秋燥表現(xiàn),其實這個時節(jié)氣候變化比較大,所以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做調(diào)理,讓自己平安度過秋燥時節(jié)。
專家介紹說處暑“秋燥”屬于溫燥,氣候變化差異大,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時復發(fā)或加重,還有就是這個時節(jié)由于早晚溫差大,極其容易感冒。所以衣服不要加太多,也不能過涼。此時節(jié)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diào)劑周到這樣才能讓身體更加健康。
飲食:多飲湯水 涼后“貼膘”
可每天喝點牛奶,吃一個雞蛋,適量豆粥、魚及瘦肉,以補充鈣質(zhì)和鐵。多吃水果、青菜,如每天吃一個香蕉、西紅柿,既可補充維生素又可補充鉀離子,還可預防便秘。吃西瓜可補充水分并利尿,香瓜和哈密瓜應少吃,每日最好飲水或豆湯1000ml以上,以補充丟失的水分。夏秋之際要多喝水,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常食沙參、玉竹、蓮子粥、百合等食品,既能防熱,還能益氣。但有些人腸胃不好,常腹瀉,不適宜清涼補身。進入初秋,很多“苦夏”、夏天食欲較差者,食欲逐漸好轉,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其實,不要急著貼秋膘。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調(diào)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后,再多增加肉食。
環(huán)境:預防“陰暑”重睡眠
有人出汗后喜歡馬上用涼水沖澡,或大量喝冷飲,更有甚者,干脆在地上鋪涼席就躺下了。這樣不在意,很可能會導致陰暑。陰暑也是中暑的一種,其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濕的入侵。消暑時別太貪涼,預防陰暑。
空調(diào)使用要得當。室內(nèi)外溫差保持在5℃左右,還應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避免將家中門窗緊閉,導致室內(nèi)空氣混濁、潮熱。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調(diào)的老人,要物理降溫,如電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體。這時節(jié)老年人的氣血陰陽都易虧虛,可能會出現(xiàn)晝不寢,夜不瞑的少寐現(xiàn)象,應早睡早起,保證休息時間。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時,讓大腦和腸胃都休息一下。凌晨至4時為體內(nèi)各項器官功能降到最低點的時候,中午12:00~13:00為人體交感神經(jīng)最疲勞的時段。這兩個時段最好能進入睡眠
鍛煉:“不累”是標準
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適量做運動,既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根據(jù)身體素質(zhì),運動量和運動方式應有所差異。中午氣溫偏高,盡量避免室外活動,特別是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
打太極拳適合老年人,早晚氣溫相對低,可適當運動,如快走、打太極拳、爬山等,注意不要過度運動,否則更困乏。
防病:“老毛病”易復發(fā)
不少關節(jié)炎患者因為立秋過后不注意保暖,還常吹空調(diào)、吹電扇,結果導致舊病復發(fā)。此外,像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老毛病”,這個階段復發(fā)概率也很高。秋后腹瀉、胃炎和腸炎等也容易發(fā)作,且久治難愈。因此,處暑過后,更要注意保健防病。除此之外,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季節(jié)交替時發(fā)作,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除了要留意溫差變化,適當添衣之外,在平時也要多做一些運動。
夏秋更迭之際也正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的高發(fā)期。中老年人不要讓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過多冷飲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腳;晚上睡覺注意保暖等。老年人起床動作宜緩慢,做到“三個半分鐘”:起床前伸個懶腰床上坐半分鐘、床沿坐半分鐘、下床站立半分鐘,然后洗臉、刷牙,適量飲水。
這幾種方法是我們處暑過后的最佳養(yǎng)生調(diào)節(jié)方法,大家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積極去做,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堅持鍛煉,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這樣才能抵抗各種疾病,讓自己獲得良好的身體。
秋季養(yǎng)生抓住4個關鍵詞
隨著氣候的變化,秋季人們的身體也會相應的發(fā)生一些改變,因此,養(yǎng)生需要根據(jù)身體的變化來合理的調(diào)節(jié)飲食,專家指出,在秋季養(yǎng)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記住:防風、去燥、補菌和戒寒。
秋季養(yǎng)生關鍵詞一、防風
秋高氣爽,八、九月份之后,晝夜溫差慢慢加大,白天氣溫雖然高企不下,到了夜晚卻已是涼風習習。因此,在秋季到來之時,防風工作很重要。
夏季貪涼,很多人喜歡睡涼席、長時間開空調(diào),身體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已慢慢適應。季節(jié)變化悄然無聲,很多時候當我們察覺的時候,秋風已對身體有了侵害。一些慢性風濕病、關節(jié)炎等,都與氣候變化、秋風侵害有關系。
秋季養(yǎng)生關鍵詞二、去燥
秋燥,是我們的身體在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身體溫度高、唇干口渴、心情煩躁、食欲不振,都跟秋燥有直接的關系。
秋燥最主要的原因是雨水逐漸減少,空氣變得干燥,人體內(nèi)的火氣變大而引起的。如果體內(nèi)火氣得不到很好的疏散,人就會上火,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其他疾病。在秋季多吃梨可有效解決秋燥的問題,還可以多喝一點蜂蜜水,補充維生素。
秋季養(yǎng)生關鍵詞三、補菌
腸胃問題,也是秋天的季節(jié)病之一。夏日喜食涼食冷飲,我們的胃腸逐漸適應了高溫季節(jié)的飲食習慣。秋天氣溫轉涼之時,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拉肚子。
一般人來說,腸胃問題與內(nèi)部的菌群平衡失調(diào)有很大關系。因此在這個時候適當補充腸道有益菌,可有效緩解腸胃秋季問題。味全活性乳酸菌飲品每百毫升含300億個活性乳酸菌,每餐過后飲用一百毫升味全乳酸菌,可保腸胃安然度過夏秋之交。
秋季養(yǎng)生關鍵詞四、戒寒
入秋以后,雖然白天依舊炎熱,但是整體來看氣溫逐漸轉涼,所以要注意戒寒涼。
夏季夜晚睡覺很多人都不蓋被子,到了秋季就要改變一下。很多時候,拉肚子是因為夜間睡覺肚子著涼所致。對于一些有舊疾的朋友,在秋季需要特別保護,不要用涼水直接沖涼。特別需要對女性朋友說明,不要用涼水沖洗腿、腳。
秋天患胃腸疾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立秋以后,天氣雖然清涼,但是蒼蠅的活力并不比夏天弱,若吃了被蒼蠅污染過的食物,就會因胃腸道感染而發(fā)生腹瀉;秋天,人們的食欲增加,又有大量瓜果上市,一些人因暴食暴飲加重了胃腸負擔,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另外,秋天晝夜溫差大,一不小心,就會導致腹部著涼,發(fā)生腹瀉。而且,如果胃沒有養(yǎng)好,一些有胃病的人不罕導致胃病加重。
如何養(yǎng)胃:
1、保暖是首要
秋涼之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箉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夜晚睡覺應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fā)胃痛或加重舊病。另外,胃病患者“秋涼”一定要適度,不要勉強挨凍而凍出病來。
2、飲食要合理
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以上專家為我們介紹了秋季養(yǎng)生的4個關鍵詞,你一定要記住了,把它們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這樣,你就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安然的度過秋冬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