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沈伯退休前是個經常需要到處陪吃應酬的大忙人,常年煙、酒加上大魚大肉,使他在不到50歲時就加入了“三高”的行列。退休兩三個月后,有一天,沈伯站在全身鏡前突然被自己的“老態”嚇了一跳:自己不但體態臃腫、大腹便便,動起來肚皮上的肉還一晃一晃的,年輕時的瀟灑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副“老殘”的樣子。
這一照“嚇醒”了沈伯,也嚇出了他“拯救自己形象”的決心。反正退了休也不忙,他決定選擇年少時比較擅長的乒乓球運動,每天練習兩三個小時。一年多下來,沈伯不但身體結實了,而且神采奕奕,聲音更加洪亮。更讓他感到驚喜的是,原來困擾他多年的“三高”也意外地被“打走”了。
專家點評
乒乓球是最適合老人的運動之一
“其實,乒乓球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之一。”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莊禮興教授解釋說:“別看乒乓球又小又輕,打起來卻一點兒也不輕松。乒乓球運動所需要的力量是爆發力,即快速運動的力量。”
“打球時不僅要靠手臂的力量,還要有腰、腿的全身配合,手臂要不斷地揮拍擊球,不斷地隨對方來球落點的變化迅速移動腳步。據統計,在一場激烈的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揮拍達一千次以上,腳步移動約1000至3000米左右。”
“如此大的運動量,長期堅持下去當然能有效地消耗體內積聚的脂肪,減輕體重,最終達到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的目的。”莊禮興還特別強調說:“乒乓球運動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和趣味性,不像跑步等運動項目那樣單調乏味,不容易長期堅持下去從而半途而廢。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其他球類一樣要受年齡的限制,老年人不妨多試試。”
專家解讀
常打乒乓球,至少有“五益”
“我國乒乓球名宿莊則棟將打乒乓球的好處歸納為‘五益’:養神、護眼、健腦、助消化、勤四肢,我很贊同這一說法。”莊禮興對這“五益”解讀如下:
養神——乒乓球是一種有趣的運動,能調整人的情緒。有時遇到什么煩心事,打一會兒乒乓球后出一身大汗,那種特有的愜意能讓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另外,“以球會友”也是件樂事,跟球友場上切磋、場下談心,可令人心情舒暢、神清氣爽。
護眼——打乒乓球時,由于球的來往速度飛快,來球落點或近或遠,或左或右,或旋轉或不轉,為了作出準確的判斷,多通過眼睛獲得球的信息,眼球始終處在高速的運動中,并與大腦進行快速反饋聯系。
打乒乓球對學業負擔過重、長時間近距離看書的中、小學生來說,可以有效地改善眼睛睫狀肌的功能,對保護視力、預防近視都有積極作用。
健腦——在所有球類運動項目中,乒乓球的速度是比較快的。由于球體小而輕,攻防轉換迅速,它要求運動員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對變化著的來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反應。從而能很好地鍛煉老年人的反應能力,鍛煉人腦對周圍事物的靈敏性。所以,打乒乓球可以預防老年人腦癡呆,延緩老年人腦動脈硬化,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思維記憶力。
助消化——由于打乒乓球消耗的體力很大,可增進食欲。另外,身體不停地來回運動,也能促進腸胃的蠕動。
勤四肢——乒乓球運動不但要求眼快手疾,而且要求腳步需迅速移動作出配合,長期鍛煉可使上下肢的關節更靈活,腰背部的肌肉更健壯,整個人的身體機能被充分調動,協調性和靈活性都得到提高,更加充滿活力。”
專家提醒
心態:鍛煉為目的,不要太好勝
莊禮興提醒說:“乒乓球專業運動員比賽是為了拿獎牌,但對業余愛好者,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打乒乓球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促進健康。因此,要以平和之心來練球、打球,不要太計較輸贏;要注重切磋球藝,在球的來回中尋找樂趣;要重過程而輕結果,做到勝之淡然,失之坦然。”
打法:老人體弱者少扣殺、多防守
“在打法上,體質較虛弱的老年人應多以增強體質為目的,可選擇少移步、少扣殺的防守型打法。如果有慢性胃腸病、經常出現胃部不適或大便爛、容易拉肚子的人,建議練拉弧圈球打法,因為此打法在拉球時引拍自后下向前上,上肢連同胸廓往上提升,全身包括內臟也隨動作而上提,尤適合有胃下垂、慢性結腸炎等疾患者進行練習。”
防傷:開打前要充分活動肢體
“乒乓球與其他體育項目一樣是把雙刃劍,控制、練習得好有益健康,反之會影響甚至損傷身體,因此在練習時必須趨利避害,把損傷程度降至最低。比如,打球的場地不能太滑,最好準備一雙專業的球鞋,預防滑倒。另外,冬天打球不宜一開始就穿得太少,夏天在有空調設備的場地打球,冷氣不宜開得太低。”
莊禮興指出:“打球過程中容易出現手臂或大腿肌肉的拉傷,碰到此種情況應該暫停打球,讓肌肉恢復正常。預防的辦法是在打球前充分活動肢體。此外,由于身體協調性不夠、硬發力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一旦出現腰椎間盤突出,要停止訓練和打球,到醫院及時治療。有高血壓、心臟病史者,打球時強度應循序漸進,注意不能激烈對抗,若出現心跳太快或不適時,應休息或適當降低強度、放慢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