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但是并不是每頓飯之后都要散步。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李教授認為:堅持“午飯后靜坐,晚飯后慢走”可以調節免疫力,延年益壽。
中醫認為,老年人“午飯后靜坐,晚飯后慢走”是一種養生的好方法。
首先,午飯后需要靜坐養神。人在上午的氣血運化都屬陽氣,到午時開始生陰,故午時正是養心的時間。午時靜坐片刻對于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有助于推動血液循環,起到養神、養氣、養筋的效果。如果此時活動量過大,下肢耗氧量就會增加,流入消化系統的血流量就會減少,頭部缺氧也會加重,會出現胃痛、消化不良、頭暈、頭痛等征狀。因此,午飯后應適當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午飯后也不適宜立即躺下,有午休習慣的老人可以在靜坐后再小睡一會兒,但時間不宜過久。
其次,晚飯后可以適當走走。晚餐豐盛固然好,但是倘若高營養高熱量的飯菜入胃后,在入睡前未經足夠的消化,容易食積、發胖。晚飯后散步20分鐘到1小時,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利于身體健康。但要注意不可急步快走,運動以緩慢、舒適為宜。
此外,晚飯后放下筷子就走的習慣卻并不可取。因為,吃進去的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時間,進食后馬上站起來走路,無疑會給胃憑空增加許多緊張因素。飯后休息10分鐘后再開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飯后養生除靜坐加慢走之外,適當的按摩和音樂調節也有好處。飯后按摩腹部,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飯后欣賞一些舒緩、美妙的音樂,對促進消化大有裨益。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教授 李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