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海軍將其2014年版的30年造艦計劃提交國會。新的造艦計劃包含了2043年前美國海軍未來艦隊的規模及艦艇年采購量等最新情況。新版30年造艦計劃與上一財年的計劃大體相同,但艦艇規模略減,從2005年以來確定的313艘下降到306艘。根據新版造艦計劃,在未來10年的近期造艦階段,年度平均造艦預算為154億美元;在2024-2033財年的中期階段,年度造艦預算將漲至198億美元,主要是由于“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換代計劃增加費用;在2024-2033財年間的遠期階段,年度造艦預算將回落到152億美元。
依據新造艦計劃,美國海軍將繼續加緊進行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研發和建造。其中,“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換代工作將按計劃進行,首艇將于2021財年采購,第2艘艇將于2024財年采購,之后在2026財年-2035財年每年將采購一艘;計劃建造11艘新一代兩棲艦LX(R),2019年建造第一艘,2021、2023和2015財年共建造3艘,之后在2027財年一2033財年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余下7艘。美國海軍還將繼續對14艘掃雷艦進行現代化升級改裝,以彌補瀕海戰斗艦反水雷任務包推遲交付造成的空缺。迄今為止,瀕海戰斗艦還無法攜帶反水雷任務包執行部署任務。
最近5年內(2014-2018財年),美國海軍將新建41艘艦艇,包括“阿利。伯克”級改進3型導彈驅逐艦、瀕海戰斗艦和“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同時,美國海軍將繼續汰除老舊艦艇,其中2014財年退役11艘艦艇,其中包括7艘護衛艦、1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1艘“奧斯汀”級兩棲船塢運輸艦、1艘掃雷艦以及1艘快速戰斗支援艦;2015財年有20艘艦船退役,包括7艘護衛艦、7艘巡洋艦、2艘“惠德貝島”級兩棲船塢登陸艦、1艘“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1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一艘快速戰斗支援艦以及一艘彈藥船,艦隊規模將降為270艘,2019財年增長到300艘,2027財年增長至304艘。
美國海軍新30年造艦計劃正由國會和國防部進行審議,可能還會做個別調整,但從這個造艦計劃我們可以看出:
盡管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債臺高筑,但是美國維持海上霸權的雄心沒有絲毫改變。近年來,出于造艦成本的考慮,美國海軍對個別艦艇建造計劃做了調整,但從其新的采購計劃看,未來30年內,美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的總體實力、現代化水平及其完善的軍工體系和強大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仍將位列世界前茅,其它國家難以超越。僅是其每年150至200億美元的軍艦建造經費就超過了一些中小國家一年的軍費開支,這還不包括每年用于對一些艦艇進行現代化改裝的經費。
美國海軍將更加注重新型艦船的多樣化使用
美國海軍在研發新型瀕海戰斗艦時,考慮配備不同的艦載“使命模塊”,裝備新型直升機、電磁軌道炮、無人機、無人水面航行器(USV)、無人水下航行器(UUV)等武器,使其執行反潛戰、水雷戰、反水面戰和特種作戰四大使命,還可廣泛地應用到非傳統安全領域,用于打擊走私、緝毒等任務。在新的造艦計劃中,美國海軍擬開發新一代多用途兩棲戰艦,由原來計劃研發的新一代LSD(X)船塢登陸艦改變成LX(R)多功能登陸艦。美國海軍要求新一代兩棲戰艦除能執行運送海軍陸戰隊和參與對岸攻擊等傳統任務之外,還能執行更多的任務,適應不同任務的需要。新艦將在現有的LSD 41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LSD 49哈泊斯費利級船塢登陸艦和LPD 17圣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基礎上進行研制,可搭載更多部隊和飛機,但是搭載的車輛和小型登陸艇要少一些。新一代兩棲戰艦可以執行包括兩棲戰、人道主義救援行動、聯合指揮和控制、彈道導彈防御在內的多種任務,還可充當醫療船。
未來30年內,航母和戰略導彈潛艇依然是美國海軍的核心作戰和戰略威懾力量
盡管一些美國官員和學者大談“航母過時論”,但是美國海軍仍然毫不動搖地研發、采購新一代核動力航母。依據“21世紀未來核動力航母計劃”建造的11艘新一代“福特”級航母,將取代美國海軍現役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福特”級航母排水量10萬噸,將搭載作戰半徑更大的F-35C隱形戰斗機和X47B隱形無人作戰飛機,配備新研制的電磁軌道炮和高能激光等新概念武器以及新型推進系統、電磁彈射器和先進阻攔系統,艦載戰斗機日出動量將有大幅度提高。首艦“福特”號預計2015年開始服役,將成為世界上首艘使用電磁彈射系統的核動力航母。
戰略導彈核潛艇未來仍將是美國實施戰略威懾和核打擊的“三合一”戰略核力量之一。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擁有著,美國海軍未來將更加注重核潛艇技術的升級換代,尋求在一系列關鍵系統的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使其第五代核潛艇成為噪聲小、隱蔽性強,具備強大的遠程探測、跟蹤、識別、定位和攻擊能力的新一代“水下幽靈”。美國海軍計劃建造12艘第五代戰略導彈核潛艇,以替換現役的14艘“俄亥俄”級三叉戟彈道導彈核潛艇。新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首艇計劃于2021財年開始建造,平均一艘新潛艇采購成本約50億美元。“俄亥俄”級潛艇首艦預計將于2029年退役。
(人民網)
全球鷹無人機將退役美國更親睞老式U2飛機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近日報道,美國空軍計劃退役30架RQ-4“全球鷹”無人機編隊遭到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空軍和陸軍小組委員會”反對,該委員會力挺“全球鷹”繼續翱翔。在對五角大樓2014年財政預算審核時,國會議員還提醒空軍司令“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證‘全球鷹’到2016仍繼續服役”。
“全球鷹”曾一度被吹捧為是U-2載人偵察機的替代品,但是美國空軍領導層一直都比較青睞U-2載人偵察機,主張退役“全球鷹”,繼續使用U-2載人偵察機。
早在2012年初,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阿富汗戰場上開始使用K-MAX交叉雙旋翼無人直升機。但是美國部隊因未能研究使用無人機進行部隊供應的可能性,而受到批評。“議員們擔心‘全球鷹’退役后,美國空軍還能否使繼續用無人機系統運送物資”。因此,國會要求空軍司令遞交一份報告來解釋貨運無人機作業流程。
近期,五角大樓的計劃在國會經常碰壁。盡管國會對待F-35項目的態度要緩和許多,批準了五角大樓2013年財政預算中有關F-35的資金申請。但是,國會仍然要求制定第三方來對“F-35項目的軟件開發進行評估。”
國會和五角大樓存在爭議的另一方面是國防訂單,文件中稱美軍必須向國會遞交申請報道,否則禁止與承包商簽署地面作戰車輛合同。
美軍原計劃將工程項目、生產項目和開發項目都承包給一家公司,稱從長遠來看,可以節省25億美元的開發費用。但是國會擔心“會給政府構成嚴重風險”,并要求空軍部長在提交的報告中概括出怎樣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最后,有跡象表明國防部正在為應對“后阿富汗戰爭”而蘊育一些變革,國會要求國防部計劃,決定聯合簡易爆炸裝置控制組織“IlEDDO”(Joint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Defeat Organization)將來的任務,必須在此項法案頒布后60天之內將該計劃提交給國會國防委員會審核。國會議員想要了解該組織重大項目權限是怎樣與國防部內其他項目結合或分離,以及“全球鷹”退役后這種重新配置的花費問題。該組織自2005年開始,在年度戰時供應法案下共計花費了200億美元,但嘗試縮減基本預算的努力成效甚微。
(據《環球時報》)
美軍F-35項目成本首次降低仍超原計劃幾百億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近日報道,根據一份最新政府報告,F-35聯合戰斗機項目的成本已于2012年縮減45億美元。這標志著在五角大樓首次縮減F-35戰機這項耗資最大項目的開支。
五角大樓5月23日最近公布的年度并購報告顯示第五代隱形戰斗機項目僅僅3910多億美元,仍超原計劃幾百億美元。
美軍項目并購、技術及后勤部副部長弗蘭克·肯達爾今年早期推出的“更好購買力”最新報告中,仍然堅持削減項目成本。
政府報告將F-35戰斗機項目分成兩個子項目——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的飛機,以及普惠公司制造的引擎。2012年,飛機部分的成本降低49億美元,下降1.5%;引擎部分成本升高4.421億美元。
總體來說,一架飛機的采購成本已從2011年的1.092億美元降至2012年的1.048億美元。單位連續交付成本,包括平臺、引擎、任務、運載器等系統以及設計變動指令保持相對穩定,平均一架F-35戰機由7870萬美元降至7680萬美元。
成本削減最厲害的是供海軍陸戰隊使用的F-35B垂直起降型,一架F-35B的平均成本由1.064億美元降至1.036億美元,大約減少3百萬美元。
報告沒有更新操作支持系統及每小時飛行成本預計的數據。據一位F-35項目辦公室官員透露,它們將在國防采辦部門秋季發表的F-35戰機年度報告中公布。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言人勞拉在聲明中寫道:“這是第一年成本削減,我們會與F-35聯合項目辦公室深入合作,降低成本。”
除F-35戰機外,還有更多項目也會降低成本。五角大樓安全通信網絡的關鍵部分,美國空軍高級極高頻衛星項目自2011年,第五及第六衛星成本降低5.104億美元,約14.6%。UH-60M黑鷹直升機的采購成本也大幅下降,約11%。
(據《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