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食”可能是最近不得不提的一個話題。它牽連了我們當下的飲食環境、食餐的材料來源。雖然古人說:素者智也。但這個“素食”指的是佛家人與古人雅士。他們從智齡歲數便開始食素,身體早已適應無葷的訴求。可現代人不同,先不論機能是否適應,單單社會壓力所損耗的精力與體力,也不可說食素便食素了。總得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然講究的是健康,也不能事半功倍了。
我們這次的“食素有葷”。并不駁論吃素不益,如以上所說,希望大家可以正確地攝入蔬菜與肉類,達到真正的機能平衡,以下餐廳皆有有機健康的料理提供給大家參考。
有機泰生農場看得見的食材
“執著于食材來源安全的掌控,從自家農場到餐桌,每天只供應最新鮮的食材”。——泰生廚房
原本與泰生廚房負責人Tony約在位于崇明島的農場見面,但最后還是決定去餐廳探個究竟。到達時已是正午12點,人頭攢動的餐廳,大多是外國人或是外籍華人。每個桌子都有個玻璃樽,當季的蔬菜在玻璃樽里翻騰。Tony為我添置了碗筷,擺上桌面的是他為我準備的餐廳主菜——泰生火鍋,配置簡單,幾份小食,一份綜合時令蔬菜和豬肉卷。
涮下蔬菜和肉后,Tony才開始向我介紹,他們擁有一個自己的有機農場,總面積達到50公頃,蔬菜、豬肉全部自給自足,這聽上去似乎很“烏托邦”,試想去做一個有機農場自循環得是多大的工程。但Tony只是輕松笑笑。其實開辟這個農場的真正主人也是泰生的老板,作為事業有成的酒店PR,忙碌的工作導致亞健康的身體狀態,一次大病之后,下定決心本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地球的生活原則,建造一個讓所有人可以吞食新鮮安全食物的農場,請來臺灣的農蔬種植教授,利用農場養殖的豬群,每天為蔬菜供應豬化肥,成熟后的農作物,再作為豬飼料,達到循環再生的農場環境。
說到這,蔬菜與肉片已在水中變色,鍋子中幾乎沒有雜質泡沫。蘸取特制的泰生調料,五味醬露、麻香檸醬、柚子醬等等,每種皆滲透著自然的味道。蔬菜清新爽口,散發著食材本身的香氣。豬肉沒有所謂的“蘋果豬”或是“國外空運”的噱頭,你能確認的是,它就像我們小時候弄堂中,只要有鄰居煮肉,香味便飄滿家家戶戶的感覺,這種熟悉的味道今時今日已暌違多久?
Tony再次邀請我去他們的農場走走,看看蔬菜從幼苗長至收獲的過程,他們有足夠的自信與底氣。同時他們推出了農場一郊游日活動,提供蒙古包的住宿,請大人帶著小朋友見證,泰生廚房的每樣食材,皆生長在一個健康有機的環境。
極食溫室里的餐廳
極食餐廳由兩片區域組成,種植區與用餐區。他們說希望客人可以嘗到最具生命活性、營養價值最高峰的蔬菜和蘑菇。雖然這片餐廳農場在都市中,可以供應的蔬菜種類仍然有限,但他們始終在堅持,希望將“即食”的樂活概念推廣到客人的家中,菌菇種苗是一個,蔬菜培植機是另一個,他們的努力看得見,他們亦正在改變一些人的生活方式。
“樂活”是極食一直在做的概念,好比他們把菌菇與芽苗菜種植在餐廳的外觀玻璃墻中,或者是把當季的白木耳當作裝飾品放在餐桌上,將樂趣與食材融合在餐廳中。
火山巖烤即摘各種菌菇,是在餐廳點餐率相當高的一道菜,它受歡迎的價值,是將菌菇在你面前當即摘下,經過加工后的菌菇,口感爽脆,意外的是汁水猶如包裹在皮內的“小籠包”,一口咬下,汁水便在口腔中蔓延。清炒芽苗菜、塔吉鍋等都為即摘食物作主原料。
如果你對種植本身有興趣,也可向餐廳購買菌菇種或芽苗菜,帶回家去培育。其實類似于菌菇這類蔬菜本身,種植度相當簡單,只需水便可在兩至三周收獲。我們常年困頓在城市中,已經忘記了食材本身的樣貌,就如同很多人來到極食,才第一次看見了新鮮的白木耳、芽苗菜等等。了解后,你就明白,他們其實也可以生活在都市中,與我們只有幾分鐘的距離。
美國華盛頓
Restaurant Nora
Nora餐廳是全美國第一家得到有機認證的餐廳,餐廳擁有自己的農場,包括一個紅酒莊,他們的每一樣食物原料都可保證達到95%的有機認證,而紅酒亦包含其中。菜單中的每道菜,皆將食物的成長過程與成熟年限標注在下面,餐具也選擇了可回收利用資源。餐廳已達到了四星級的米其林標評,在當地價格并不昂貴,受到許多的人的支持與喜歡。
地址:2132 Florida Avenue NWWashington
電話:(202)462-51 43
大蔬無界素菜有時
如同我們策劃中所說,我們既提倡葷素搭配的飲食方法,也同樣支持食素的養生之道。素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周內吃上兩三天,而素食餐廳比起家中制作,更多了份環境和味道。
大蔬無界可能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素食做得地道,環境則由五層樓打造。主打概念撇去“素食料理”。餐廳的大米倒不如一試,無拋光粳米,糙米都來自大蔬無界老板資助的黑土地,當日益被污染的土地突然漸漸變成酸性時,我們還能吃到多久的黑土地大米呢?
香港中環LIFE有機素食餐廳
香港有機餐飲界的先驅Bobsy絕對不得不提,它所開設的餐廳可謂是香港城中最豐富的一家,從色彩悅目的蔬果沙拉彌漫到中東風情的素比薩,從香味撲鼻的菌菇米飯到看上去豪爽大份的意大利面,似乎這里可以容納各種類型、喜好的素食者們。除了從國外進口有機食品,今年餐廳也在積極與本地有機農場合作,以起到推動本地環保的LIFE“有機”精神。
地址:中環些利街12號地下
英國倫敦劍橋公爵有機餐廳
英國的有機餐廳多采用當地生產的不含任何添加劑,也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的純天然原料。劍橋公爵有機餐廳在此基礎上,也得到了首個英國有機餐廳認證。在此,客人可以選擇包括兩款肉類、兩款魚及兩款素材做主菜。所有菜品都來自于當地的新鮮有機原料而進行烹煮。人們也可以來到位于農場種的餐廳分店,享受一次在10英畝田園中一邊欣賞自然風光,一邊品嘗有機美食的特殊體驗。
關于葷素的思故
“老板娘,大腸面加大腸不要面。”這是我經常說的一個笑話。
昨天晚上,我干了一回,那是在曼谷的唐人街,在吃完了著名的TK海鮮排檔之后,我信步沿著三五個門面,就是林真香肉鋪的大路走著,然后就遇到了一個攤子,就是那種帶輪子的推車,推車上液化氣有案板,有阮頭的那種,案板上是個玻璃框。攤主就鉆在后面工作,看上去很是干凈。案板上放著五六只大缸,缸中有水,水中分別浸著肝片、腰片、豬肚等物,看上去收拾得相當干凈。其實,想想也是,在這種地方永遠都是炎熱的夏季,收拾得不干凈,一準要吃出事來。
好在這里的東西一眼望去就很干凈,一眼望去還有塊牌子,一條條地寫著泰文。只有標題是我認得的七個大字“豬血湯上海傣粉”。在經過了一陣比劃之后,其中包括英語、泰語、廣東話和國語。最后我總算搞明白,攤主說的是每碗六十泰銖,東西隨便加。她也搞清楚了我的意思是除了傣粉,別的都不要六十銖,而是一百銖加料的。
一分鐘后,我坐在魚翅燕窩店的門口,蘸著魚露醬油,一片片地吃湯中的腰片、小腸,喝著啤酒,看著路人,心中暢快。
十年前的一個晚上,就在我現在所在的大門往左有家泰式按摩店,那家店現在還在。店中有位加拿大女人,用英語和法語和我交流了半天,我至今記得她的大意是:“我覺得東方民族,特別是中國人在對待食物上的態度相當好,他們的確殺死了動物,但是他們把動物的內臟全都吃掉,這是對動物的尊重。西方人做不到這樣的尊重,用牛下水去喂牛,所以就有了瘋牛病。這是動物對人類的懲罰啊!”
引申開來,我們要尊重所有的食物,不止是動物,植物亦然。我始終認為去豪華私密高檔會所吃人均三四百的素,功德遠遠沒有在街邊攤吃個十元錢兩葷兩素的盒飯來得大。
佛說:人皆皮囊。吃一百則浪費一百,大家又何必拘泥葷素呢?何種吃法何種食物對環境的損害最少才對。說到底,多吃當地當季的食物才是根本。
Q:我知道你曾經是半島酒店的主廚,現在自己亦經營家餐廳,以你的經驗來看,應該如何料理健康飲食?蔬菜、海鮮與肉類等搭配有什么好的建議。
Mandela:食品安全現在是所有人都在關注的事情,健康飲食是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試想一下,如果能做到提高食材的選擇,適當地調整飲食習慣,那么食品安全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每個食材都有它最喜歡搭配的“朋友”,隨著烹飪方式的不同,所對應的方式也不同,比如重口味的魚類,我會選擇酸奶黃瓜薄荷等清淡的來調整口腔的整體感覺。如果要搭配肉類,那么我會選擇菌類、根莖類,蔬菜的話我建議橄欖油汆燙,淋一點蠔油或者麻油,簡單搭配。
Q:以自身來講過去的飲食習慣與眼下狀態的飲食習慣,有很大變化嗎?
Mandela:幾年前,我也是那個笑談有機浮云的人,但當下,我很注重有機概念的引入,同樣的蔬菜,有機的可能會貴點,但它對人體的幫助是潛移默化的。現在的我午餐可能比以前更加簡單,一份沙拉一份生菜配上橄欖油和黑醋,可能就是我一下午愉快心情的前奏。
Q:有沒有健康料理秘訣與我們分享?
Mandela:很多人說要減肥,但真的能做到的沒幾個。不瞞說,3個月前我還是190斤的吃貨,但三個月之后的我,減去了35斤,秘訣就是:早上隨便怎么吃,中午只吃蔬菜和肉類,晚上水果和酸奶一杯,7點之后不進食,很簡單但持之以恒的話,你會發覺變化。
Q:現在去餐廳用餐,會注重哪一方面?為食素餐廳的料理提供點你的個人建議。
Mandela:我是一個刁鉆的食客,對于不負責的料理是零容忍,我的衡量標準是看餐廳的廚師有沒有發自內心的去做菜,可能不夠好吃,但只要是用心做了,技術不好我還是會愉快地接受,但這個餐廳如果抱著糊弄的心態在做菜,我會直言不諱。對食素的餐廳料理我的個人意見是不要嘩眾取寵,食素應該是沒有包裝,沒有人工技術摻入的,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這樣,心才會靜,與其說是在推廣食素文化,還不如說是要推廣一種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