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9 月25日,隨著全球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華人盛會華商大會在成都拉開帷幕,成都再一次成為全球目光的聚焦點。2013年對于成都來講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6月財富全球論壇如驚雷,讓世界金融圈將目光轉向中國西部;而9月成都迎來華商大會,千年古都再度敞開大門,迎接異鄉游子歸來,這些商界的華人“大佬”們論道錦官城,共謀經濟發展新未來。
12年之前,華商大會首次選擇中國內地南京,12年之后華商大會回歸中國內地,他們選擇了成都,這也是華商大會首次在中國西部地區舉辦。世界華商大會移師中國西部城市,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以成都為代表的西部地區所蘊含的巨大投資吸引力。
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港商屠海鳴曾多次來到成都,每次都有新感受,每次總能看到新面貌,時時變化的成都讓他感覺這座城市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他說,成都已經成為中國西部最為開放、最有活力的地區,在這里找機會是每個華商的必然選擇。
秋雨后的成都一片嫻靜,而與之成為對比的是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的一片繁忙。一批批ipad和英特爾移動芯片被裝車起運。從這里出發,半小時后集裝箱抵達雙流國際機場,專用貨機很快起飛。這批“成都造”產品不多久就能進入歐美電子產品商店的貨架。與此同時,今年4月開通的“蓉歐快鐵”為更多的投資者提供了大宗商品的便捷通道。
飛往歐洲的貨機漸次離開的同時,來自海外的航班陸續降落,又一批境外旅客抵達成都。成都直飛倫敦的航班9月23日剛剛開通。成都已經成為繼“北上廣”之后第四個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的城市。
吸引華商目光的不僅僅是交通上的便利,還有如火如荼建設的天府新區成都片區。這里已經成為現代化產業的新家園,成為西部經濟崛起的代表,偉創力精密電子模具、一汽大眾三期擴能等20余個項目已竣工投產;新簽約引進的44個重大項目、新批的17個外商投資項目也正有序地開展。雖地處西部,但成都已經處于世界產業分工的制高點。經過10余年發展,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已在世界IT產業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躋身中國IT產業第四極。
第一金控集團董事長蔡慶年對成都的投資環境非常看好。他曾派專人對西部的多個城市進行評估和調查,發現成都無論環境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更好。如今,“第一金控”許多客戶如海霸王、旺旺、仁寶等企業紛紛在成都發展投資。
華僑鳳凰集團在成都發展已近20年,行業涉及房地產、進出口貿易、金融、高科技農業、造紙、包裝等。目前正在成都花巨資打造“中國華商中心”。該集團董事長、華商企業協會副會長成蘇認為:“作為成都飛速發展的見證人,我覺得用‘開放、多融型的國際大都市’形容成都絲毫不為過。”
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第十屆主席曹燕靈說,成都人懂生活,很快樂,其氣息與自己常年生活的北歐城市很吻合,讓自己感到無比親切,“若有適合我們公司投資的項目,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成都”。
在成都GDP的構成比例中,全球華商的貢獻功不可沒。此次大會活動期間共簽約合作項目241個,總投資額為1323億元。“現在是投資中國西部千載難逢的機會”已經成為眾多華商的共識。
在向外界展示成都的同時,成都也在為自己爭取機會。今年初的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抓住全球財富論壇、世界華商大會等世界盛會的“大事件效應”,在精心辦會的同時,做好成都的投資促進工作,抓住機遇向世界介紹成都。
實際上,世界華商大會被稱為全球最具規模和代表性的華人商界盛會,歷屆大會已經成為主辦國向世界展示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聯系世界各地華商組織和華商企業的重要紐帶,吸引華商開展投資合作、推動國際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
在大會籌備過程中,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成都執委會就組織開展一系列投資推介活動,向與會華商全方位展現成都作為西部地區投資“首選之地”的良好環境,把大會營造的商機充分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招商成效。
世界華商的云集,不僅能夠帶來新的發展思想,使成都在發展理念、機制上進一步與世界接軌,在對外經貿合作、發展民營經濟和城鎮化進程中開辟新的途徑。同時,華商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經驗方面具有的先進理念,對成都企業發展更具示范帶動作用。
成都利用自身優勢打通了與世界交流的雙向車道,成都為世界提供了充足的投資空間,世界則為成都注入了無盡的經濟活力。一次華商的聚首,兩天的華商大會,十五個分論壇,多次思想的碰撞,這樣的聚首無疑將掀起一場巨大的頭腦風暴,這場風暴將給成都帶來什么?這場風暴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在華商大會召開之際,成都廣發英雄帖,召集各路華商精英、學術人才匯聚成都,就中國經濟、經貿合作、來華投資創業等多項內容進行交流和討論。超過3000人的國內外嘉賓,其中境外嘉賓2200余名,涵蓋104個國家和地區,世界知名華商代表200余人,在9月25日這一天齊聚成都。
“城鎮化到底是因還是果?”華商大會主題論壇——中國城鎮化戰略發展機遇論壇現場,主持人世貿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率先拋出問題,引起大家思考。
“我認為實施城鎮化是果,不是因,不要為了城鎮化而城鎮化。‘城鎮化帶動經濟發展’的思維讓很多地方嘗到惡果,比如在國外一些國家無數失去土地的農民一涌進城市,導致城市貧富懸殊,貧民聚集。有些地方盲目發展城鎮,出現所謂的‘鬼城’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許榮茂觀點鮮明。“城鎮化和經濟發展互為因果,兩者相輔相成。”和君咨詢集團副總裁王昱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城鎮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改革,面臨著戶籍政策調整、土地政策改革,基礎要素配置等多方面問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則認為,“城鎮化不是簡單建房子,首先解決人的問題,也就是農民怎么辦的問題。”
這場高端與高端之間對城鎮化問題淋漓盡致的討論,讓大家對城鎮化這個概念有了更多角度的理解,有理解才有進一步討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這無疑是這場高端對話帶來的積極效應。
作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德華工業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經理的蔡其生,在本次華商大會的演講中,發出這樣的聲音:“作為民營中小企業,不僅需要踏踏實實去做,還要學會做策略性思考,要去參加相關的商業活動,開闊自己的視野,與別的企業家交流經驗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封閉自己。”
在他看來,心態、志向也很重要,不能因為是中小企業,就想著自己小,要跳出這個框,心存大志向。同時,不能眼高手低。“公司可以小,但是企業家一定要在想法和思路上突破”。同時,企業要做好內控,以隨時應對外在環境的變化。
蔡其生指出,政府應該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在新加坡他們有一個服務公司,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服務,“我們的顧問每天都去服務”。反過來,發展好中小企業,也能創造更多的機會,“中小企業就為新加坡和香港,創造了更多的就業”。
15個華商分論壇熱鬧開場,來自政府部門、企業界、學術界的嘉賓在主題鮮明的“圓桌會議”上,就各自關心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企業如何打造品牌,大企業如何做強品牌,國內品牌如何擴大國際影響力?“華商品牌 世界精品——東亞華商圓桌會議”針對此問題展開討論。討論中嘉賓們各抒己見。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認為,品牌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劉中國表示,五糧液將致力于擴大品牌效應,把中國的美酒向全世界分享。日本洪高貿易有限公司社長西牟田洪明、三通控股董事長艾欣等認為,中國的五糧液必將成為世界的五糧液。
“創業在四川、滿意在四川、發展在四川”——這是“中國西部大開發、華商成功新天地”論壇上,四川的省市領導和國內外知名華商的一致看法。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來川投資的海外華商逐年增多,目前在川僑資企業數量居中西部第一。論壇上,來自正大集團、美國百人會等企業和機構的知名華商、學者,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我省相關部門及成都、眉山兩市領導進行了對話交流,共同分享華商在西部成功投資的經驗。論壇展示了我省獨特的市場、資源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特別是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的巨大商機。
兩天的會議并不算長,然而思想的碰撞卻不會因為會議的結束而終止,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華商大會已經搭建起了成都與世界華商之間的橋梁。在未來的歲月中,思想的碰撞會更加頻繁,頭腦的風暴會更加猛烈,而這無疑將會為成都的經濟發展提供開闊的眼界和思想的活力。
此次來蓉的華商個個都身價不凡,他們擁有的財富讓人艷羨不已,但是回看他們的成功不難發現,無論他們是出身貧寒白手起家,還是出身名校創業打拼,總有一些特有的品質成就了今天的他們。
9月25日,在華商大會開幕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大會發來賀信。在賀信中,習近平表示,長期以來,廣大華僑華人秉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艱苦創業,拼搏進取,積極融入住在國社會,同當地人民和睦相處,在事業上取得長足發展,為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88歲的施至成,菲律賓首富,在今年4月公布的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上,排名第六。他出身貧寒。12歲那年,他跟隨一貧如洗的父母從中國的福建省到菲律賓的馬尼拉,并把所有積蓄投入一家位于街道拐角上兼賣蔬菜、干貨和日用品的小雜貨鋪,當地華人將這種小鋪子稱為“菜仔店”。不幸的是施家唯一的產業卻在二戰期間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后來,他從賣鞋開始,一步步踏實走過來,1948年將鞋店開了起來,當上了“小老板”。如今,施至成家族的“鞋莊”(SM)集團已是擁有購物商場、房地產、銀行等產業的商業王國。成都的第二座SM購物中心也正在籌劃中。
這樣白手起家腳踏實地,艱苦實干的華人企業家們在華人商界數之不盡。艱難的歲月里,他們不曾抱怨生活帶來的磨礪,而是砥礪前行。如今的輝煌已經將曾經的艱辛掩埋,但是他們不曾忘記鑄就他們今天輝煌的那些過去,仍然保持一貫的腳踏實地、艱苦實干,他們依然在前行。
美國世富集團董事長黃大清,1982年畢業于四川外語學院后,他只身赴美國留學,學有所成后選擇留在美國創業,靠做進出口貿易賺到了“第一桶金”。沒想到的是,黃大清是我們的四川“老鄉”,自貢榮縣人,已經取得成功的他并未忘記養育他的家鄉,他曾在2005年捐資數百萬元,為家鄉榮縣重修學校。談起此事,他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出點力,沒什么值得說的。”
華商與社會慈善事業論壇吸引了百余名熱心慈善事業的海內外華商參與。論壇上,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名城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俞培俤等嘉賓圍繞當前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現狀及華商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深入探討。
成功的因素數不盡,但是從這些成功的華商身上不難看出那些讓他們走向成功的因素。會議已經落幕,華商們帶著成都的熱情踏上新旅途,而他們為我們留下的則是那些細小到不起眼卻又包含成功秘訣的華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