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十年論劍 知產護駕創新2013年知識產權南湖論壇會議綜述
2013年“紀念南湖論壇十周年暨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國際研討會”于4月13至14日在武漢召開。“知識產權南湖論壇”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始創于2004年,迄今已是第十屆。回顧“南湖論壇”這一知識產權學術盛宴的十年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歷屆會議的議題都圍繞著當年知識產權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立足社會現實,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意圖探究這些問題背后的理論支撐及實踐中的解決方案。十年的堅持不易,如今回頭再看,這些觀點的交鋒、思想的碰撞、熱烈的討論對我國知識產權立法、實務及學術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3年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五周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如何驅動發展、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得如何、主要知識產權立法如何完善是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吳漢東教授在致辭中強調創新是世界經濟發展和中國和平崛起的重大議題。創新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從來都是學者特別是經濟學家關注的重大問題。在知識創新、經濟發展、法治建設的協調體制中,經濟處于中軸的地位,知識與法律為之進行曲線偏向擺動。其中,知識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法治建設則是經濟增長的保障機制。凡是知識進步與經濟繁榮的國家,無一不是知識產權制度健全與完善的國家。因此,知識產權既是發展戰略的選擇,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中國亦不例外。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來自國內外的三百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專利制度完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商標制度完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版權制度完善”、“互聯網創新與知識產權法律問題專題”四個核心議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專利制度完善”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從實證的視角、比較的視角和理論的視角三方面,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專利法的完善交換意見,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如何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問題上,中南大學何煉紅教授介紹了以湖南省區域為分析例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對該區域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進行績效評估。同濟大學朱雪忠教授指出,應當由相關政府部門牽頭,吸收各地進行區域績效評估的經驗,制定出相對科學、統一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評估體系。對于美國新專利法改革也是分論壇關注的主題之一,美國長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何昕律師詳細介紹了美國專利法的最新修改動向和發展趨勢,給出了中國企業的應對建議。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商標制度完善”分論壇上,與會專家結合當下正在進行的《商標法》第三次修訂,與會代表從商標權利體系、商標侵權與保護、注冊商標爭議制度、馳名商標認定等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泰國泰中法學會會長劉華源教授呼吁中國的立法部門應當考慮氣味商標的問題。澳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Rostam J·Neuwirth提出了“創意經濟”和“正仿品”的概念,分析了跨國企業在盜版和仿制品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認為盜版和仿制品可能引發的不僅是消極效果,還有積極效果。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劉友華副教授認為,網絡環境中商標間接侵權的行為十分普遍卻難以控制,這也暴露了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6條2款中有關“避風港原則”在適用過程中的局限性,因此《商標法》有必要對網絡環境下商標侵權的一般規則作出回應。對于長期受關注的馳名商標的認定問題,南京理工大學董新凱教授認為,馳名商標的認定過程應當更多關注商標背后的東西,特別是在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基礎上的一種綜合競爭力。在認定的過程中,要努力探求和動態考察商標所在的內在經濟價值。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版權制度完善”分論壇上,國家版權局政策法規司司長王自強介紹了著作權法最新立法情況。與會代表主要圍繞當下關注較多的著作權許可和著作權限制等問題交換了意見,結合當前我國著作權法的修改情況,提出一些實質性建議。上海大學陶鑫良教授提出應建立基于互聯網的授權制度,并指出法律因回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而革新原有的許可機制,解決互聯網傳播速率和已有許可機制效率之矛盾,這是著作權許可的新機制。華南師范大學梁志文副教授則認為延伸性集體管理的制度運轉,需要以著作權管理框架的完善作為前提,因此要嚴格限定延伸性集體許可的使用范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熊琦研究員認為,著作權許可制度的困境,產生于不同產業主體由于其追求的商業模式的不同而體現在許可效益和傳播效益上的不同要求。就著作權許可制度應該如何變革而言,應當采用集中許可,而不應該用法定許可,也不應該用所謂的延伸性集體管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周林教授指出,我國《著作權法》修訂案草案中有關追續權的規定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應當改進立法的路徑,提出立法的新方案。對外經貿大學盧海君副教授則認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該是市場經濟主體,而非行政管理主體;其功能應當是媒介交易而不是干預交易,應建立市場導向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當前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互聯網產品從桌面到移動的轉變趨勢日益顯著,互聯網的平臺化發展越來越明顯,競爭也日趨激烈,由此也帶來一系列問題,涉及到著作權、專利、商標、不正當競爭等各個方面。“互聯網創新與知識產權法律問題專題”分論壇是此次南湖論壇中最火爆的分論壇。
百度公司的高級法律顧問宋哲呼吁要重視用戶界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吳一興認為,當今互聯網時代版權保護模式更多地轉變為由內容提供者進行知識產權的維護行為,而非傳統的作者維權。騰訊公司知識產權部助理總經理王活濤在論及專利侵權責任承擔問題上提到,版權法上現有的“通知-移除”規則在專利法上適用并不合適,第三方平臺商僅有有限的義務。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顧萍律師闡述了其對于互聯網平臺商專利法律責任的觀點。她認為應當區分直接侵權和間接侵權。對于直接侵權,電商侵權與以往的侵權沒有差別,但是對侵權動機有較高的要求;而對于間接侵權,美國法院的做法值得借鑒。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汪涌律師以案例為切入點,考察了美國、歐洲立法例,探討了商業詆毀與同行監督,商業言論自由的界限。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祝建軍法官提出了審理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案件的“三部曲”:一、原告是否有公平競爭權益;二、被告是否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三、被告應否以及如何承擔法律責任。針對與會嘉賓提出建立專門的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法的觀點,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管斌教授認為目前無必要,但建議建立互聯網案例庫以供法律實務界人士參考。
創新改變中國、創新贏得未來,知識產權制度是創新促進器,堅持制度創新與經濟創新,這是中國知識產權法的時代使命,也是與會人員的共同認識和擔當!(論壇觀點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郭威、黃興、舒曉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