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揚,崔黎寧
(中原油田勘察設計院建筑所,河南 濮陽 457001)
一條公路從立項、設計到施工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個自然資源消耗的過程,從開發建設到后期維護,無不與資源和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在公路建設中應做好資源節約工作,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以促進中國公路建設事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近幾年來,為提高公路建設的速度和規模,在建設過程中往往強調加大資金投入,而對節約自然資源重視不夠,加之在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管理不當,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在公路建設之初,勘測人員調查研究不細致,或者為謀取個人私利,弄虛作假,致使勘測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造成考慮不全面,工程項目的規模與實際情況不符,例如在交通量很大的地方修建小規模的公路,之后由于難以負載,又需要進行擴建,或者是工程規模過大,使用不充分,均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在進行技術方案設計或者施工過程中,由于技術選擇失誤,或者因為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可能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或者是因為建設公路盲目占用農田壓縮河道等,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
施工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現象相對來說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未堅持“廢物利用、保護環境、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則,許多工業廢渣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污染環境。此外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組織施工單位用人不當或者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質量意識缺乏,工程上偷工減料、粗制濫造,使得許多施工項目因為不達標而返工,從而重復建設,浪費資源。此外,工程的設計施工不考慮實際情況盲目提高設計標準,縮減工期,資源配置不合理,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公路需要后期的保養和維護,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對公路后期的維護和保養投入較少,重視程度不夠,預防性養護不到位,當路面出現問題時未得到及時的修復和處理,相關部門對路面運輸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最終的破壞,降低公路的使用壽命。
節約型公路建設是指以公路所在區域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在公路勘察設計、施工建設和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中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態為核心,依靠科技進步、強化環境管理,實現生態良好、環保達標、景觀協調和安全暢通的建設目標。
從具體內涵來看,節約型公路建設是要從公路建設的各個階段,深入進行全方位的資源節約,包括了勘測設計階段、施工建設階段以及運營管理階段。在每個階段都需要將節約資源、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的理念落到實處,真正把節約資源作為公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尤其是項目工程的施工單位和相關設計以及管理部門要將節約資源貫徹到實際中去。總的來說,節約型公路應具有節約資源、生態良好、環保達標、景觀協調和安全暢通的特征。
3.1.1 節約資源
節約資源是在公路建設中需要堅持和貫徹落實的基本原則之一,要將節約資源貫徹到整個公路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去。要在整個工程建設中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3.1.2 科學管理
科學的管理是進行節約型公路建設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工程項目建設中通過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將節約資源的理念運用到實際中去,才能逐步實現公路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
3.1.3 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原則是指在進行公路建設的過程中,切實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以實事求是的原則來進行公路建設,避免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要將公路建設和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相適應,做到因地制宜。
3.1.4 加強監控
監控和監督是保障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的關鍵,是在公路建設中落實節約資源理念的重要手段。公路建設應通過加強監控來加大對生物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的保護。
3.2.1 項目決策階段的措施
公路建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項目的決策。在項目決策階段應該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著手,在考慮客觀環境、項目投資以及開發潛力的基礎上,優化選擇最佳方案,盡可能使資源得到最優配置,降低資源消耗。項目決策階段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的勘察分析需要由專門的項目咨詢公司進行,運用現代化的裝備和技術進行實際勘察,對現有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環境做出詳細客觀、符合實際的調查研究和評價,并且從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角度出發擬定多種方案和報告,確定項目建設的價值,避免因為過度建設或者盲目建設造成資源浪費。項目決策階段需要重點考慮項目所在地的交通、經濟以及人們的需求和人口流量等問題,同時要將自然環境和可能造成的資源損耗列入決策范圍。最終,基于研究調查的結果,擇優選擇最佳的方案,既要保證項目的安全可行,還要以最低的資源消耗來進行公路建設,從而實現資源節約。
3.2.2 設計階段的措施
項目決策為工程設計奠定了基礎,而公路設計正好也是工程建設的關鍵環節,設計階段需要將節約資源的理念融入到設計中去,避免因為過度追求創意、創新和規模而忽視了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因此,在設計伊始就應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思想植根于設計人員的頭腦中,改變以往工程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更關注工程的使用功能而對資源、環保考慮較少的情況。在公路設計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使得所設計的公路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出行需求,還要使公路設計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在設計中通過最優的設計方案來減少對資源的浪費。例如,在路基設計中,在環境與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采用低路堤方案,減少路基取土填方和公路建設占地;在通過基本農田及經濟作物區的高填深挖路段,應在技術經濟比較的基礎上盡量考慮設置擋墻、護坡等防護設施,縮短邊坡長度,節省土地資源。此外,在工程設計中還要充分將廢棄物利用起來,變廢為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3.2.3 實施階段的措施
在公路建設施工的階段,為將決策和設計階段的方案落到實處,需要在施工中嚴格執行相關規范規定。在施工階段通過完善制度來加強監督,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合理調配,優化資源配置,在施工開始之前,要通過加強管理明確崗位職責,責任到人,一方面可有效開發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中增強責任心,避免偷工減料情況的發生,減少資源浪費,物盡其用。對于在修建公路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材料,要加強利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自然環境,避免污染。
3.2.4 運營階段的措施
運營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加強對公路的維護來提高公路的使用壽命,對于已經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避免加重破壞的程度。提高公路的使用壽命也是節約資源、避免重復建設的重要途徑。在運營階段,路政管理部門需要加強日常的管理和巡查,對于不正規和不規范的使用行為要加以管理和制止,通過提高監管力度來加強預防性養護,這些工作的開展需要加大養護資金的投入,因此運營階段的保護需要引起重視。
節約資源是我國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積極在公路建設中強化資源節約意識,走節約資源的道路,是與我國交通事業的長遠發展緊密聯系起來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換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交通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解振華.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J].環境保護,2005,(10): 13-18.
[2] 王金南.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環境保護,2006, (5): 42-45.
[3] 夏愛民.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J].世界環境, 2005, (6):10-18.
[4] 劉書套.高速公路環境保護與綠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 周京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幾大關鍵環節[J].經紀人學報, 2006, (2): 82-85.
[6] 侯銳鋼.關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論綜述[J].資料通訊,2006, (7): 73-75.
[7] 吳曉青.大力發展環境友好技術積極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J].中國科技產業, 2006, (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