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宜興 214206)
進入工業社會以來,設計代替了傳統工藝美術制作,成為現代社會生產與文化生活的主流?!霸O計或藝術設計是當今使用最廣泛的詞匯之一。對于一個文明健康的社會而言,設計是無處不在、無所不需的,可以說一切都需要設計?!惫蚀耍米仙疤諡槲镔|媒介的現代生產與文化生活也需要設計。在此,就富有現代設計學文化語義的宜興紫砂陶展開論述,旨在說明現代社會設計的主要性,尤其是設計文化語義在設計中的體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歷史相比,現代設計已經走向多元化的文化領域,然而現代設計學強調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文化語義,主張設計是多元性文化因素的綜合,通過此舉為人們文化生活提供更豐富多彩的內容,實際上仍然沒有脫離歷史文化延續、發展,及進一步豐富的主線。尤其進入后工業社會以來,設計更加豐富多彩,含高科技因素的設計層出不窮,“‘高科技’風格的發展是與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電子工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發展分不開的。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影響了整個社會生產的發展,還強烈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流行設計的文化創造屢見不鮮,以波普風格為代表,反映了設計走向“追求形式的異化及娛樂的表現主義傾向”。最富有現代設計學文化語義特征的是現代主義在設計上的文化特征,即“文脈主義(Contextualism)、隱喻主義(Allusionism)和裝飾主義(Amamentation)。”總而言之,進入當代社會以來,世界設計潮流朝著多元化的文化方向發展。
宜興紫砂陶產生于傳統農業時代,興盛于工場手工業時代,它以商品經濟為背景發展直至當今社會,因為它在當代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上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而就現代社會生產與文化消費而言,它依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宜興紫砂陶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包括優質的材料及工藝、無窮盡的工藝美術的設計思想、精工細雕的匠意技術等均成為它以傳統的工藝美與技術美的完美結合所形成的文脈主義而受到當今社會的青睞。
因此,工藝美與技術美的緊密結合貫穿著宜興紫砂陶發展的歷史,也滲透在當今現實之中,它牢固地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技術支撐。
回顧設計發展的歷史,一個時代具有一個時代的主流傾向與思想主張,小農時代的自給自足由家庭手工業完全可以解決人們的生活需要問題。而商品經濟時代,人們在商品上的競爭,將設計的競爭鎖定在技術至上的高度,只要富有技術,就可以將資金投入生產并在為人們生活服務的過程中獲得豐厚的經濟利益。生產進入現代大機器以來,設計集中反映了重視功能的文化價值取向:現代主義提出設計重視技術的發揮,但更注重功能與形式統一的設計造型原則。從另一方面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有益吸收多種文化因素為自身發展需要,何況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一直貫穿著實用與審美相結合,工藝與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宜興紫砂陶器可視作是這種文化的精神“活化石”。
長期以來,宜興紫砂陶器十分重視器物的實用性,諸如一把茶壺,陶工會將它制作得至善至美,不論是把手還是蓋子與口部的銜接,蓋子與蓋紐的形體對接,以及流的設計制作等,均達到完美的實用性的體現。這正與現代主義設計強調功能與形式的統一,正是傳統的造型形式與實用性的統一。
因此,雖經歷史文化的不斷洗禮,宜興紫砂陶依然保持著優秀的文化傳統,并與現代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對接。換句話說,宜興紫砂陶所追求的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制作理念成為它持續發展的靈魂。
人類造物的根本動機就是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總結人類發展文化時深刻指出:“衡量美的標準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币伺d紫砂陶的生產制作,就是沿著這條線路圖發展下來的人類造物之一。
隨著生產的發展以及支撐生產發展的技術之不斷進步,人類不僅開辟了生產新領域,而且更重要的是豐富了造物的廣度。與此同時,設計思想也在豐富。因此,今天看來蘇格拉底當年的思維實在太樸素了。盡管如此,這位哲學大師仍然不失豐碑的意義,他所奠定的造物基礎理念,不管歷史發展到何種程度,都不會因為個別激進者的狂熱而改變。人類造物邁進21世紀的今天,設計學的發展看似無所不包的一種豐富的、紛雜的文化現象。然而,竭力追捧設計的高技術與情感的結合,并沒有遺棄傳統的文化理念。從宜興紫砂陶所吸收并延續的歷史文化因素看,它既有高技術的含量,又有現代市場經濟的文化因素,乃至囊括了當代有益于人的發展的文化因素。具體地講,宜興紫砂陶器以材料及工藝為物質基礎,匠心獨具地設計,不僅做到了用材的節約,而且也做到了形式與功能的統一;它在追求高技術及技巧的同時,將實用放在了不可動搖的組織生產的核心地位,人們在生活中既能看到巧妙的造型設計,又能體驗到生產為生活服務的精神內核??傊?,宜興紫砂陶從歷史文化的線路中走來,它在吸收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的同時,沒有拋棄其根本所在,它所追求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的完善因素是豐富多彩的。
由此看來,宜興紫砂陶以適合現代設計學文化語義,實現了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優良對接,這不能不說它具有廣闊的發展天地。
陶瓷文化的最大文化屬性就是它持續適應人們的文化生活,它不間斷地發展,并在發展中逐漸豐富,是由于它將自身的精神內核放在了生產技術與實用相結合的地位上,放在了審美與實用緊密結合的基點上,宜興紫砂陶的發展,可以說是這樣文化的一個縮影。
[1]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85.
[3]張???中國古陶瓷的科學[M].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2000.
[4]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5]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6]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