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靜,朱志揚,范書英,鄭金剛
慢性炎癥在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為越來越多證據證實。糖尿病腎病是2型糖尿病的一種嚴重的慢性微血管并發癥,慢性亞臨床炎癥可能參與其發生發展,并有證據顯示臨床抗炎治療有效[1-2]。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臨床常用的、敏感的炎性指標,同型半胱氨酸(Hcy)也是近年來人們關注的一個新的血管炎性指標,二者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血管炎癥中的臨床意義已得到廣泛評估[3]。本研究旨在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與早期腎臟病變發生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2012年在本院內分泌科就診、并被初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其中男51例,女40例;平均年齡為(68.3±7.1)歲。患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指南(2007版)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除外: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腎功能異常、應激情況等;既往確診心腦血管疾病或高血壓、服用降壓藥物、血壓≥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300 mg/d者。
1.2 方法 入選患者均測量身高、體質量,計算體質指數(BMI);使用臺式血壓計測量清晨未進食服藥前、端坐位右側肱動脈血壓,連續測量3次并取其均值。采取空腹血樣,用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水平,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Hcy水平;同時測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血肌酐(Scr)以及血尿酸(UA)。留取24 h尿和晨尿,測定尿清蛋白,計算UAER。上述生化檢查均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
然后根據UAER將患者分為單純糖尿病組(UAER<30 mg/d)和早期糖尿病腎病組(30 mg/d≤UAER<300 mg/d)。比較兩組患者的上述測量指標。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BMI、舒張壓、FPG、TC、TG、Scr、UA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收縮壓及HbA1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UAER及hs-CRP、Hcy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注:BMI=體質指數,FP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Scr=血肌酐,UA=血尿酸;*為χ2值

Table2 Comparison of UAER and levels of Hcy,hs-CRP between two groups

組別例數UAER(mg/d)hs-CRP(mg/L)Hcy(μmol/L)單純糖尿病組48 20±5 1 4±1 119 3±4 9早期糖尿病腎病組43185±722 6±1 432 7±7 7t值74 4611 0027 379P值<0 01<0 01<0 01
注:UAER=尿清蛋白排泄率,hs-CRP=超敏C反應蛋白,Hcy=同型半胱氨酸
2.3 hs-CRP、Hcy與UAER關系的Pearson分析結果 所有糖尿病患者中,hs-CRP、Hcy水平均與UAER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535和0.758,P均<0.01),且Hcy與hs-CRP亦呈正相關(r=0.411,P<0.01)。
2.4 早期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以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腎病為因變量,分析收縮壓、HbA1c、hs-CRP和Hcy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影響。結果顯示,HbA1c、hs-CRP、Hcy進入回歸模型(P<0.05,見表3)。
表3 早期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Table3 Result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bout risk factors of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自變量βSEWaldχ2值P值OR值95%CIHbA1c0 5680 2425 5270 0191 764(1 099,2 833)hs-CRP0 8070 3246 2040 0132 242(1 188,4 232)Hcy0 2570 06416 2370 0001 293(1 141,1 466)
隨著我國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斷增加,糖尿病腎病作為重要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可能成為未來我國腎衰竭的主要病因。而探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機制對糖尿病腎病的防治至關重要。目前認為該過程包括高血糖引起的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擴張以及細胞外基質增生,導致腎小球高濾過和蛋白尿,最后導致腎衰竭。但是,高血糖引發和加劇腎損害的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明確。近年來,慢性炎癥在其中的作用備受關注[4-5]。
C反應蛋白(CRP)是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期反應蛋白,感染、創傷、免疫反應等因素均可導致CRP合成增加。CRP是一個敏感的炎性標記物,廣泛參與炎癥反應,可增強白細胞活性、促進白細胞黏附、增強血小板活性、促進炎癥部位細胞碎片的清除以及激活補體系統等。既往眾多臨床研究證實,其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獨立相關。hs-CRP測定是一種高度敏感的CRP定量測定方法,檢測界限最低接近零,最高至10 mg/L。國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hs-CRP超過3 mg/L可視為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增加[6]。而同時,也有研究證實輕度的hs-CRP升高也可見于高胰島素血癥、腹型肥胖、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等情況[7]。但是,由于缺乏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尚缺乏對上述風險截點的定義。一項對我國新發糖尿病患者的調查顯示,新發糖尿病人群中血清hs-CRP水平為0.05~10.00 mg/L(幾何均數為0.91 mg/L,中位數為1.00 mg/L),高于一般人群(幾何均數為0.70 mg/L,中位數為0.74 mg/L),而其水平受年齡、性別、BMI、腰圍、FPG和TG的影響[8]。另一項研究顯示,在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收縮壓、hs-CRP及HbA1c為微量清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9]。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純糖尿病患者與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在年齡、性別、BMI、舒張壓、FPG、TC、TG、Scr、UA水平上均無差異,但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hs-CRP水平高于單純糖尿病患者,且與UAER呈正相關;回歸分析顯示hs-CRP水平與早期糖尿病腎損害獨立相關。
Hcy又稱高半胱氨酸,為一種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蛋氨酸)代謝的重要中間產物。自身營養匱乏(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不足)、先天遺傳因素(相關代謝途徑的酶缺陷)、藥物因素等均會導致高Hcy血癥。由于Hcy在血中不穩定,極易氧化形成超氧化物和過氧化氫、產生大量自由基、啟動膜脂質過氧化反應、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從而導致內皮細胞損傷和功能減退、激活血小板、促進血小板的聚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及泡沫細胞的生成,引起血管內皮平滑肌細胞的增殖,最終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Hcy現已被視為新型的心腦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其作為冠心病危險因素的重要性已經等同于高脂血癥和吸煙,可與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等產生協同作用[10]。在2型糖尿病和腎臟疾病患者中,高Hcy水平首先會進一步加重此類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11]。另外,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人,與FPG、胰島素抵抗指數等代謝指標相關,提示Hcy可能參與糖尿病的進程[12]。一項基于我國人群的橫斷面研究顯示,高Hcy水平是代謝綜合征發生的相關因素[13]。也有研究顯示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中Hcy與Scr水平相關,終末期腎病患者中高Hcy血癥的發生率甚至超過85%。而研究者認為腎病患者Hcy水平的升高在很大程度上可能為腎功能下降導致Hcy代謝、清除異常而引發,并不能據此判定Hcy與腎臟疾病本身進程的影響[12]。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早期腎損害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單純糖尿病患者,且Hcy水平與UAER呈正相關;而Logistic回歸分析也進一步證實高Hcy水平也與早期糖尿病腎損害獨立相關。
總之,hs-CRP和Hcy介導的炎癥反應可能參與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臨床上,對早期糖尿病患者定期測定hs-CRP和Hcy水平,可能對患者腎臟損害防治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1 Navarro-González JF,Mora-Fernández C.The role of inflammatory eytokine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08,9(3):433-442.
2 徐鵬,張驊.阿法骨化醇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微炎癥狀態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5):1649.
3 馮紹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關系研究[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2):330-331.
4 Rivero A,Mora C,Muros M,et al.Pathogenic perspectives for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Sci(Lond),2009,116(6):479-492.
5 李月紅.同型半胱氨酸與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關系及藥物治療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6):1050.
6 高閱春,李全,何繼強,等.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840.
7 Anand SS,Yusuf S.C-reactive protein is a bystand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Eur Heart J,2010,31(17):2092-2096.
8 王黎光,昊壽嶺,王麗曄,等.新發糖尿病人群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1):32-35.
9 鹿斌,楊葉虹,楊志紅,等.上海中心城區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與白蛋白尿相關性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1):37-41.
10 Abraham JM,Cho L.The homocysteine hypothesis:still relevant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leve Clin J Med,2010,77(12):911-918.
11 吳鑫.同型半胱氨酸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意義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7):1127.
12 Yi F,Li PL.Mechanisms of homocysteine-induced glomerular injury and sclerosis[J].Am J Nephrol,2008,28(2):254-264.
13 馮勝強,葉平,駱雷鳴,等.北京市1680名社區居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橫斷面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3):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