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省汨羅市第二中學楊澤宇
一元紙幣自動分揀裝置
文湖南省汨羅市第二中學楊澤宇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這是多數都市人的奢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為“數錢數到手抽筋”而煩惱的人——對于長沙54歲的薛克曼阿姨和她的同事來說,“數錢數到手抽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她們是公交公司的點鈔員,每天需負責清點多達30萬元的零鈔,每名點鈔員每天至少要完成5000元的清點定額。
我突發奇想,能不能像工廠流水生產線一樣將錢整理好呢?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學校科技輔導老師,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而且他還鼓勵我: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幫了公交公司一個大忙!
因為公交車上的零鈔以一元紙幣居多,所以我將作品命名為“一元紙幣自動分揀裝置”。就這樣,我開始了設計該作品的“鉆研之旅”。
通過上網查詢,我更加了解到清點零鈔是一項工程浩大的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怎樣才能使這項工作變得輕松呢?
我將部分有價值的關于清點零鈔的報道摘錄如下:1.“數錢數到手抽筋”,公交公司點鈔員日清點零鈔30萬元(長沙);2.每天清點零鈔票款30多萬元,公交零鈔清點有多難(水母網);3.記者親身體驗公交公司點零鈔(承德)。
確定研究課題后,我與班上的同學討論,又將設計方案寫好后拿給科技輔導老師過目。
綜合老師、同學們的意見,我總結出以下幾點:1.選題很好,能解決社會大難題;2.可先研究一元紙幣的分揀工作,再考慮其他面額的分揀;3.可參考從河道往岸上“運沙”的方式分揀一元紙幣;4.用點鈔機計數;5.分揀過程中設計殺菌環節。
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像一針強心劑,增強了我把“一元紙幣自動分揀裝置”做好的信心。我開始浮想聯翩:我要把公交公司清點零鈔的業務承接下來,不出幾年,嘿嘿,又一個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誕生,老總就是我……
有了設想后不能一味做白日夢,還是趕緊動手吧!我將設計的模型分成五部分,以下是各部分的具體分工介紹。
1.盛錢漏斗
用來盛裝需要清點的零鈔,似漏斗形狀,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盛錢漏斗”,大小可根據零鈔的體積而定。流下的零鈔進入篩狀圓筒。
2.篩狀圓筒滾動選取紙幣
公交車里的零鈔分為紙幣和硬幣兩種,我設計采用篩狀圓筒滾動讓硬幣從預留的孔內往下漏,紙幣隨著圓筒滾動向前。
我找來一只裝水的大桶,在上面用電烙鐵平行割出寬1厘米、長2厘米的孔,每排10個,共15排。這樣,不論旋轉到哪個角度,硬幣都能從孔里漏到盤中進入硬幣分揀裝置。
3.長傳輸帶運送紙幣
隨著滾筒向前,紙幣逐一掉落到下方寬12厘米、長80厘米的傳輸帶上繼續向前,清除掉非一元紙幣,一元紙幣隨著傳輸帶進入下個裝置。傳輸帶上的紙幣在輔助裝置的幫助下逐漸調整在帶上的位置,為下個分揀工作做好準備。
4.短傳輸帶運送紙幣
短傳輸帶運行的方向與長傳輸帶運行的方向垂直,與驗鈔機平行。一張張紙幣由長輸送帶傳到短輸送帶上,送至驗鈔機的入口后,開始下個步驟。

5.驗鈔打捆
將驗鈔機調整到計數功能,根據需求設置張數,以10張為例,驗鈔機驗滿10張就停一下,拿出打捆,完成一元紙幣的分揀。
模型很快就完成了,這可是我進入高中后做的第一個科技作品,雖然還只是一個模型,但我特別開心!

確保各部分功能正常后,懷揣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將身上五張一元紙幣和三個硬幣投進了盛錢漏斗。三個硬幣很快從篩狀圓筒中掉落,一元紙幣繼續向前。先經過長的傳輸帶,接下來是短的傳輸帶,最后到驗鈔機的入口,直至驗鈔完成。
為了進一步驗證效果,我兌換了50張一元紙幣、30個一元硬幣進行試驗,效果很好。
我制作的一元紙幣自動分揀裝置具有以下優勢:
1.填補了國內分揀紙幣機器的空白,在分揀過程中,能自動對零鈔殺菌,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
2.效率高,能大幅度減少開支,節省勞力。
3.將人工清點零鈔改為機器操作,紙幣在半密閉的空間中輔助機器點鈔,減少與有菌的紙幣直接接觸,保障點鈔員的安全。
(指導老師:李本球黃先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