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劉小虎
山東省平陰縣第一中學展保平
為創意打造“保護罩”
——中小學生專利申請特點分析
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劉小虎
山東省平陰縣第一中學展保平
如今,雖然進行發明創造和申請專利的人越來越多,但仍有許多人感到發明和申請專利高深莫測、遙不可及。
實際上,只要多留心觀察日常生活,善于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小學生也可以進行發明創造,申報專利也屬正常。而對中小學生來說,專利這層創意的“保護罩”與一般的專利又有什么區別?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中國專利制度建立之初,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國民發明創造水平較低,創新成果多是小發明、小創造。這類小發明、小創造雖然技術含量低于發明專利,但同樣有利于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得到適當的保護。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制度正是為保護這類發明創造而建立的。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制度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目前,世界范圍內共有57個國家、地區和組織施行實用新型專利制度。近年來,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快速增長。1997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突破5萬件,首次居世界第一;2008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20萬件;2009年,申請量首次突破30萬件;2010年申請量突破40萬件;2011年申請量達到58.5萬件,較2010年增長42.9%。
2000年,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占全世界實用新型申請總量的42%。隨著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的大幅增長,到2010年,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已占全世界申請總量的83%。2011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0.8萬件,同比增長18.6%。截至2011年底,經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并維持有效的實用新型專利達到112.1萬件。
雖然近年來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快速增長,數量巨大,但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人均數量并不高。
2011年,中國每萬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僅4.5件,遠低于德國、日本、韓國等國歷史高位時的人均數量。德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每萬人約7件,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每萬人最高接近17件,韓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每萬人最高接近14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量仍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實用新型專利制度在中國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量大,參與人員多,極大地激勵了全民參與發明創造的熱情,并且保護了廣大發明人的權利。可見開展指向于實用新型專利為主的中小學發明創造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依據專利法和專利審查指南的要求,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進行對比(見表1)可以看出,實用新型專利只針對產品而不包含方法,這樣發明創造的客體更加具體。實用新型專利相對發明專利而言,技術水平要求低。

表1 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比較
中國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即可授予專利權,沒有實質審查環節。實用新型專利審查只需7至12個月,申請周期短,授權成功率高,而且申請費用少。
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時只需要文本的發明創造設計方案,而外觀設計需要產品的照片,制作實物并拍照,增加了難度。鑒于此,我們認為中小學生比較適合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為了進行專利數據分析,筆者采用專業的專利搜索引擎SOOPAT,利用專業“表格模式”檢索,在地址欄中分別輸入“小學”、“中學”、“第中”、“高中”關鍵詞,主要目的是通過搜索包含我國中小學校地址的專利,確定在校中小學生的專利信息。
這些關鍵詞基本涵蓋了本文所指的“中小學生”這一主體。所有搜索到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數量統計表(見表2)及其圖表分析如下。

表2 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數量統計
對表2搜索到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數量圖表分析如下。

圖1 同一搜索對象專利數量分析圖

圖2 三種專利合計數量扇形圖
綜合分析表2、圖1、圖2,數據顯示同一搜索對象的專利數量中,實用新型專利數量最多,發明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較少;對所有三種專利數量的合計進行分析(圖2)發現,中小學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占總專利數量的80%,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中小學生主要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為主。
另外,用Soopat專利分析系統查看1985年至2012年每年的中小學生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量,整體上也是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