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無論是投資商鋪還是自住買房,購房者考慮最多的就是升值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最理想投資狀態不外乎是抄到低價,從這個角度出發,在成都房價一路高走的今天,似乎只有開發商的第一次開盤定價最低。但有些失敗的項目告訴我們,開發商有時第一次亮出的價格,看上去并不美。
失敗的案例:買入豪宅,秋后降價
“我買的時候價格在18000元/平米左右,但是秋天一過,均價一下變成了15800元/平米,一下子賠了不少!買房,我看還不如炒股。”孫先生在向記者講述這場失敗的買房經歷時,略顯懊惱。“現在價格好像又升上來了,但我覺得那是尾房的原因,房子少了,開發商又把價格調回來了。”
實際上,孫先生于2012年購入某知名開發商的一套豪宅,總價在360萬左右。而2012年,成都房地產市場勢頭正猛,成交量頻創新高。但是,豪宅在剛需大軍占主導地位的成都市場中,生存非常艱難。陡降2200元/平米的價格,讓孫先生難以接受。
“我當初下手最看重的就是地段,還有成熟的配套,周邊歐尚、宜家、凱丹廣場等商業配套是應有盡有。而且南延線的工業園區又多,雖說那邊的商業配套也不少,但總體上根本沒成氣候,他們總是要來這邊消費的。”
的確,隨著市政府南遷、“城市副中心”定位以及“天府新城”等眾多利好信息相繼出臺,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相信,南延線以及周邊區域將成為成都另一個市中心。但從目前來看,成都目前在建或即將開工的商業地產達到百余個,其中超過70%的項目分布于南延線、天府大道以及周邊區域。商業地產泡沫已然形成。
孫先生不無自嘲地開解自己:“也許將來市場還會變,說不定這片區域被炒上去也不一定。”
成功的案例:屌絲逆襲,兩年資產翻翻
“我的第一桶金,其實是爸媽硬塞給我的,你可能不相信,我當時還不想要呢!”在談及自己的投資經歷時,楊航笑著對記者說。
“2008年11月,我剛畢業沒多久,老爸突然打電話說要給我買房。當時我連工作都沒有,家里也不寬綽,我百般阻撓,可家里最后還是東拼八湊付了全款。現在回想一下,真懸啊!
“地震過后,房價降得厲害,可我當時對房產也沒什么概念,只知道房子嘛,就是用來住的。直到我把這個房子賣掉以后,才真正意義體會到房子的質變。”
據楊航講,他買的是位于一環邊的香月楠岸,當時開盤價格是7500元/平米左右,但地震后均價降至5600元/平米,楊航也就在此時購買的房產。
2012年,該樓盤價格已一路爬升至近萬元,楊航賣掉香月楠岸的住房時,每平米凈賺4000元。楊航對記者說:“雖然不是我親手操作,但這第一桶金對我意義重大,讓我明白了一些事情。”
楊航最近的一次下單是拿下了龍湖金楠天街的50平米商鋪,楊航告訴記者,目前手里資金還不充裕,而且小戶型商鋪也好操作。
“龍湖天街系選址和規則被認為是中國城市的密碼,就像金楠天街,有周邊龐大的消費群支撐,而且,項目成規模以后,還能對整個城西核心區域都有輻射作用。”
當被記者問及投資是否有訣竅時,楊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太年輕了,而且手里也沒錢,投資的經驗少。而且以后投資也不會再出現08年那種情況,目前,已經很難出現高性價比的商鋪,但是我個人認為,用前瞻的眼光來看,新興的或是稀缺的,都極具投資價值。”
買房,如何抄底?
隨著2008年后房地產整體價格的迅速高漲,無論是住宅還是商鋪,已經很難出現高性價比的項目,所以,對于購房者來說,只要擁有廣闊的升值空間,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出手就是抄到了低價。
以商鋪為例,開發商最初也不知道商鋪到底能值多少錢,投資者對于某個剛開始的區域商鋪租金能達到多少也是個未知數。所以,作為投資客,就必須走在開發商的前面,在一個完全不對稱的市場里,你才能成為勝利者。
一般來說,投資房產要講究“兩不”原則。
1不盲目
所謂不盲目,即是在投資一個房地產項目前,要全面了解該項目的地段、交通、物業等綜合因素,在自己的心里有個大致的評估,然后用前瞻五年或十年的眼光判斷,該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不論是什么行業,價格都是由供求關系影響的,因此投資房地產還是要著眼于市場的供求關系,觀察市場需求和價格走勢,找準投資時機。
2不跟風
一般情況下,地區經濟快速增長時,投資商業地產會有比較好的回報。而投資住宅地產會比較安全,升值穩定。 但在區域的選擇上,要合理回避樓市過熱區域,止步于熱點城市、熱點片區。
房價增速過快、升幅過大、投資者比例過高,使得“炒房炒股”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和風氣,在這種情況下,要避免跟風,要遠離那些城市基礎設施尚未“脫貧”,城市文化落后、城市產業過度依賴外部而內需有限的城市。
與商業用房相比,投資住宅一般比較安全,只要區位不是特別偏遠,升值會比較穩定。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設法了解城市的規劃,選擇那些規劃規模較大,各項基礎設施完善,正處在開發之中的項目進行投資,因為這類項目一旦開發建成之后,房產的價格肯定會比你購買時的價格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