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士毅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在浩瀚的聯海中,有不少嵌有“中秋”二字的對聯,在中秋佳節品賞“中秋”聯,別有一番情趣。
相傳明末小說批點家金圣嘆一日到金山寺閑游,寺內長老出一上聯“半夜二更半”,向金圣嘆討教下聯。金苦思不得下聯。直至幾年后的一個中秋節,金圣嘆觀賞月色,品月餅時,靈感頓發,續了長老的對題,下聯云:“中秋八月中。”上下聯對仗嚴絲合縫,自然巧妙,堪稱妙對。
明代大學士楊廷和小時才智過人。一年中秋之夜,其父與客人對飲至深夜,不禁吟出一上聯:“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客人思索良久無言可對。在旁的楊廷和語出不凡地對道:“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其父與客人不禁擊掌稱絕。“半夜”與“五更之半”說的是同一時刻,“中秋”是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之中”,是同一天。細品上下聯,個中情趣,妙不可言。
古時候,有幾個秀才中秋相聚在酒樓品酒賞月,酒過幾巡,其中一秀才脫口吟出一聯:“秋中賞月對高樓,月對高樓酒上游;游上酒樓高對月,樓高對月賞中秋。”在場的人聽后,不禁擊掌稱絕。原來,這是一副回文聯,將上聯回文作下聯,互為倒讀,通順流暢,聯語貼切,意境優美,可謂構思奇巧,有如天成,讀來興趣盎然。
“中秋”乃傳統節日,其聯詠秋誦月,應時有趣。如民間流傳一聯:“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此聯語出自然,化俗為雅,毫無雕琢之痕跡,讀來朗朗上口,令人難忘。
(責編: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