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祥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經受考驗,防范危險,加強全黨的黨性建設是根本,加強領導干部的黨性建設則是根本中的根本。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從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黨性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找準加強黨性建設的著力點。
改造學習觀,打牢立身從政的思想基礎和能力基礎。總結黨的建設經驗可以看出,我們黨是一個重視學習并善于學習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學習不僅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推進黨的事業有機地融為一體。無論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正是因為重視和加強學習,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我們黨才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各級領導干部要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號召,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黨的歷史,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領導干部要完善自我、提高素質能力和領導水平,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骨干和中堅,同樣需要自覺地加強學習。要如期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我們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書本知識和已有經驗不足以為我們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越來越成為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工作流程。也就是說,學習已經成為工作的重要內容,成為各級領導干部履行好職責的必要條件。每個領導干部都應該把自覺加強學習作為一項基本的政治責任和重要的工作內容,既重實干又重學習,切實做到學以興黨、學以資政、學以建功。
改造權力觀,始終把全心全意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掌權用權的最高境界。領導干部的權力歷來都有兩重性,或者為公,或者為私。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嚴格規范權力行使,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監督。作為領導干部既要歡迎各方面監督自身行使權力,又要自覺正確行使權力,切實把正確行使權力作為加強黨性建設的重要內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是領導干部掌權用權的本質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領導干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最高境界就是運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領導廣大人民群眾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早在1962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我們拿到權力后,就要謹慎,不要認為有了權力就好辦事,有了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那就非把事情辦壞不可”。鄧小平同志這段話,今天讀來仍然是那么親切,那么語重心長。每個領導干部都要真正弄懂入黨為什么,手中權力干什么。要充分認清權力不是上級給的,更不是自己努力奮斗得來的,而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自覺地把權力看成是責任,而不是組織對個人的補償;把權力看成是奉獻,而不是個人索取的工具;把權力看成是重托,而不是貪圖享樂的溫床。無論官當多大、權有多重,都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而且官越大、權越重,為人民服務越應該做出成績,越應該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行使權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利的根本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領導干部掌權也好,用權也罷,只有始終把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會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正確的權力觀通過正確的工作觀反映出來。有什么樣的權力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工作觀。工作觀是一個人對工作的意義、價值、目標等的理性認識。領導干部的工作觀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其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當前,全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把握時代發展要求,順應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改造群眾觀,自覺做到時刻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處處依靠群眾。領導干部對群眾的態度,反映著他的黨性修養。加強黨性建設,必須確立正確的群眾觀。黨的十八大強調,
“全黨必須牢記,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這是黨的十八大深得人心的根本所在。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該很好地學習和領會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這一要求。無論做什么決策,都要看一看是否有利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符合人民的利益;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善于吸取群眾的智慧,尊重群眾的創造力:無論判斷哪項工作的好壞與成敗,都要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標準。
通過不斷改造群眾觀,切實改掉那些只想讓群眾尊重自己、自己卻看不起群眾的問題,只想讓群眾想著自己、自己卻很少想著群眾的問題。一個領導干部如果心里沒有群眾,遇事不去依靠群眾,那就不可能有什么前途。領導干部履職用權,努力成就一番事業,決不是為了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封妻蔭子,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情況下,更是需要各級領導干部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領導干部只有把群眾當成主人、當成親人,見到群眾有親切感,對群眾的疾苦有同情感,對群眾關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事業有責任感,群眾才能與你心貼心,才能與你同呼吸,才能與你共命運,從而共同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單位:安徽省政協研究室)
責任編輯:郭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