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父母,詳細記錄了自己的育兒歷程,甚至有些專家憑借翔實的記錄在教育或心理研究領域成就斐然,皮亞杰與陳鶴琴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還有很多父母,雖然本身不是專業領域的專家,但對家庭教育有獨特的理解,并在養育兒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們的育兒經驗經過提煉與梳理,形成了可以參考但無法完全復制的一類育兒書,就其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大概可以分為4類。
側重探究人類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策略
代表作:《家庭教育》
雖然其本身并不是一本育兒書,是陳鶴琴在對兒子陳一鳴持續觀察、記錄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當時家庭教育突出問題的深入思考凝結而成的書,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如今已被多次再版。
在當下,也有不少從事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的媽媽依據自身的育兒經驗出版了此類書籍,如房欲飛的《從“零”開始做父母》。
側重以哲學的視角品味養育之樂
代表作:《寶貝,寶貝》
這類書多出自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專家,在他們眼里,孩子是天使、詩人,也是哲人。旨在和讀者分享如何欣賞孩子,如何品味天倫之樂,體現出一種有哲理的教育態度。提醒我們珍惜與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讀懂了此類書,每個普通的父母都應該拿起筆,為孩子的成長寫下心靈記錄。
側重質疑與思辨當下的教育誤區與熱點問題
代表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不得不提,它的一鳴驚人掀起了育兒書籍出版的新浪潮,其客觀、深入的見解與優美的文字呈現,也促使其成為一座高峰。這本書中雖然也多次提到女兒圓圓,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重點是圓圓經歷的教育以及中國當下教育的熱點、誤區以及父母應該追尋何種適宜的家庭教育。但是,這類書確實良莠不齊,因為出發點是對當下教育熱點、誤區的質疑,所以多有標新立異之人,用奇特的觀點嘩眾取寵,需要較強的甄別能力。
側重展示教育子女在某一領域成功的經驗
代表作:《哈佛女孩劉亦婷》
這是如今圖書市場上最多的一類育兒書,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孩子某一領域的成功是驗證父母教育經驗有效的唯一支柱。比如朗朗爸爸出版的《我和朗朗30年》,去年備引爭議的虎爸、狼媽的書。這類書中,有些成功經驗是可以借鑒的,但大部分時候讀者都應該根據自己孩子及家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讀。但是,我們并不贊同把這種領域性或階段性的成功當作養育的唯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