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
“有國必有財,有財必有法”。伴隨著新中國成立60多年,財政執法在行使財政職能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法制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對財政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政執法在日常財政管理事務中面臨著新的挑戰。近幾年雖然在加強執法管理、規范財政執法行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財政執法存在的問題
1、少數地方和部門利益自身化傾向在代擬的規范性文件中表現越來越突出。涉及到財政主要內容有:對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收費和經費問題作出規定,加大了預算法和部門預算的執行難度;有的要求財政部門對系統、部門投入的專項資金逐年增加幅度不低于財政收入增長比例;有的違背財稅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出臺稅收減免、返還、提高開支標準等。這些內容在規范性文件中的存在使得執法人員難以判定執法依據的合法性合規性,從而給執法帶來難度和隱患。
2、執法主體混亂。首先一些地方以職能機構代替執法主體的的現象比較突出,有的地方依然用二級單位或職能科室對外進行財政執法活動,甚至以二級局或職能科室的名義對單位實施行政處罰,特別是縣級以下財政部門,有的處理處罰決定蓋的不是局機關章,而是不具備執法權限的科室和二級單位的章,各自為政,自行處罰。其次是執法人員的執法資格把關不嚴。執法證件的取得、換證,沒有嚴格按條件和崗位審核,沒有經過專門培訓準入,有的編外司機也持有執法證,少數地方臨時人員也在執法隊伍之列。
3、執法人員素質不高。首先財政?執法人員理論水平參差不齊。具有高學歷的執法人員固然不少,但絕大部分并非科班出身,進入執法隊伍起點相對較低,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專業的法律法規學習,再加上進入執法隊伍后,覺得工資穩定工作穩定就失去了學習法律法規的動力,法律意識淡薄。其次是執法人員業務操作能力難盡如人意。有了理論水平不等于就能執法,有相當一部分執法人員業務不精,不愿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工作,草率行事。但是在財政法制機構工作的人員得到提拔和輪崗的機會甚少,沒有業務科室的同志提拔快,在干部輪崗時,總是按兵不動,形成出不去,新鮮力量不愿來的局面,這樣導致了財政法制機構隊伍思想包袱沉重,業務上青黃不接,工作上由于對口地方司法局、法制辦、系統財政法規、稅政機構,形成上面多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局面,財政法制機構應付得較多,思考問題的少,嚴重影響財政執法效率和質量。
4、財政執法程序不到位。財政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日常的工作行為和辦事程序都是行政執法行為的具體體現。如果把財政行政管理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違反財政執法程序去行使各種執法權限都會造成執法不公,很多案件敗訴的原因都是由程序不當引起的。比如有的地方在行使財政監督檢查時,存在著不著裝、不量證,不按規定時效辦理、形成監督檢查報告不征求被查單位意見、作出處理處罰決定不實行檢查、審核、處罰三分離制度等等?時有發生。只是被查單位一般都是礙于情面,熟人熟識,不予深究,長此以往,以法律人,以章治事,按程序執法觀念漸漸被淡忘。
這些問題的存在,有損財政部門的執法形象,有必要予以根除。那么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對策:
二、對策
1、建立和落實財政行政執法首長責任制。各級財政機關行政首長既是法人代表,也是訴訟案件中的主體。規范財政執法程序,促進依法理財,建立“六型”財政,都離不開行政首長責任制。因此,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與當地的激勵性轉移支付掛鉤,提高財政行政執法考核分值。在財政改革、財政管理、財政收支各個領域,要建立比較完備的財政法律制度和公共財政體制。在財政預算編制、稅收征管、非稅收入征管、政府采購和財政資金分配等方面,按照誰決策、誰負責和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嚴格責任追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需賠償。改變過去的審計機關年年提出問題,問題年年依然存在,財政行政執法責任制追究不力的局面。
2、加強財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這是行政執法關鍵的一環,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如果執法人員不依法辦事,有法不依也是枉然。首先要把好用人關。讓有真才實學,品行良好能依法辦事的人進入財政執法隊伍。其次加強執法人員的執法證件管理。嚴把證件申領關,必須對系統執法證件進行清理,明確辦理范圍和對象。嚴把監督關,執法人員執法檢查時必須2人或2人以上必須亮證執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嚴把培訓關,財政部門應該把執法人員的學習培訓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執法培訓,提高法律素質和執法水平。嚴把考核關,對于那些不是因為對法律不了解或不了解執法程序而出錯,而是因為思想麻痹大意,工作無責任心,不注重執法形象,不關心行政相對人的利益,因而敷衍了事,或明知違法而故意為之的執法人員,要嚴格按照執法責任考評制度,結合錯案追究制,年終對具有執法職能的科室和個人的執法行為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個人,給予相應的處罰,沒收執法證件,一年內不得執法。
3、嚴格執法程序。首先財政部門要重視執法程序。牢固樹立無程序執法是無效執法的思想,聘請法律專業人士對執法人員進行執法程序方面的專門培訓,強化程序意識。其次各科室及二級單位要明確執法程序。資金撥付要有撥付的程序、項目申報要有申報的程序、財政監督檢查要有監督檢查的程序、票據申領要有申領程序等等,這些程序一定要科學的制定、不斷完善,最后在網上公開,既方便服務對象,也便于日常操作有章可循,這樣還可以抑制腐敗和濫用權力的現象發生,促進依法理財。
4、嚴格財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首先各級財政部門要依照法定的權限制定規范性文件,不能創設行政許可、行政收費、行政處罰等事項。其次要堅持財政規范性文件必須經財政法制機構審核制度,所有的規范性文件包括處理處罰決定等出臺前必須由財政法制機構審核把關,統一報備。再其次要定期清理財政規范性文件,清理的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和科室公布公開。凡是上位法發生變化的,相應的規范性文件必須及時修改或廢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執法依據的合法性、合規性,從源頭杜絕執法錯誤,確保財政執法的效力和質量。
以上對策,如果我們財政部門能付諸實踐的話,我相信,我們就一定會做到財政行為規范化、財政收支法制化、財政管理科學化。建立法治財政的目標定會早日實現。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