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生良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化學課堂也因多媒體而精彩紛呈。多媒體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仍是從屬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體完全代替化學實驗操作。
關鍵詞:多媒體 化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33-01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克服學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脫離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現象。[1]”并指出,教育應從原來的“應試教育”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眾所周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型人才。但傳統的化學教學受到升學的束縛,重理論輕應用、重分數輕能力,基本上是為應試服務。
當今,電教媒體特別是多媒體電腦進入家庭和學校,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方法沖擊和影響著課堂教學,為化學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1 多媒體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
素質教育對教學的其中一個要求是:“課內大運動量,課外減輕負擔[2]”。所謂:“課內大運動量”,即課堂高效率。計算機有強大的存儲功能,且交互靈活,查找迅速,可以存儲大量的化學圖片、儀器及化學常識資源。為化學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現代技術手段,它有信息反饋及時、多種練習與訓練方式、大容量等優點。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媒體和軟件的穿插安排緊湊,跳轉迅速,比傳統教學能節約時間,使學生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真正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1.1 演示實驗效果的放大,保證實驗的成功
在化學教學中,演示實驗都伴隨著一些現象和能量的變化。如細鐵絲的燃燒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產生一種黑色固體。實驗過程中細鐵絲有鐵銹時就不會出現火星四射的現象,導致實驗不成功。教師采用提前錄制成功的實驗,利用多媒體播放效果更佳,切換鏡頭畫面還可以反復刺激學生的感官,熟悉知識點。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時,如果提前準備好石灰水,由于調課等突發事件的影響,時間一長石灰水會變質,導致實驗失敗。課下錄好課件,課上播放實驗現象,能使全班同學清晰地看見,同時播放過程中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演示電解水時,從大屏幕上可見到陽極和陰極有氣泡逸出。這個實驗如采用實物演示時,細微現象可見度低,是成功演示的一個難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后,所有的學生都看得一清二楚。同時配合多媒體動畫課件演示,還能準確的得出氧氣和氫氣的體積之比,便于學生獲取和掌握知識。
1.2 動畫演示,新穎別致,攻克實驗難點
對于實驗中裝置操作復雜、反應中產生有毒害物質以及反應速度太快或太慢而現象不易觀察的化學反應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1)模擬展示毒害物質的實驗,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如一氧化碳是一種有毒性的氣體,這一點化學性質怎樣讓學生感知呢,這時可利用計算機設計動畫片的手段解決。播放小白鼠中毒死亡后,學生獲得了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知識,又能樹立安全意識,謹防煤氣中毒。(2)模擬化學反應過程。如探究金屬活動性時,做的鐵與稀硫酸、鋅與稀硫酸、鎂與稀硫酸、銅與稀硫酸反應實驗,其中鎂與稀硫酸反應太快、鐵與稀硫酸反應又太慢,不利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也很難清楚地看到實驗現象。應用四個卡通動畫模擬就十分形象,學生也十分好理解,降低了學習難度。
1.3 再現實驗,加大復習容量,提高復習效果
化學實驗是中考復習中一個重要內容,教師不可能把演示過的實驗再演示一次。若利用電腦模擬,再現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象,不但提高了課堂容量,還有利于加深理解知識點。
2 多媒體不能完全代替化學實驗操作,只能作為化學實驗的補充和延伸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確是講解抽象概念,探討微觀世界,研究反應歷程,分析反應實質的有力手段。但是,考慮不周全,就會陷入誤區,產生負效應。多媒體在教學中它是為教學服務的,起輔助作用。
2.1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靠多媒體程序化演示,而應根據學生對知識理解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隨時依據課堂氛圍調整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不能完全替代人,不能完全代替實驗教學的全部。用冰冷的文字代替板書,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用華麗的課件代替真實的實驗過程,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的課程不適宜用多媒體展現,把老師的主導地位演變成放映員,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演變成看電影的人。這與教學的三維目標相悖。
2.2 正確的演示實驗操作,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授課中通過具象的實驗器材演示實驗,能使學生準確認識實驗器具,變化的現象和規律,順理成章的形成基本概念和可信得理論。在自主探究實驗活動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歸納、綜合能力,會得到不斷提升。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摒棄單純的教師說實驗,學生聽實驗。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經落伍了,也違背素質教育的根本。單純用多媒體播放實驗,而不進行真正的實驗操作,那樣不符合化學學科特點,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掌握知識的發展過程。學生應該通過探究實驗動手操作和親自觀察,獲得直接感受、直接經驗,體會化學學習的快樂過程。經過自主探究實驗,可避免學生只會紙上談兵不會動手“做”實驗。
教師應用多媒體時要注意以下問題:必須依據學科特點,從實際出發去選擇媒體;動畫模擬在力求形象有趣的同時,要合理、準確、科學。
總之,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前提是在有限的學時內,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效率。在化學教學中,絕不能放棄化學的學科特點,只有將先進的教學手段同化學實驗教學工作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Z].中發[1993]3號.
[2] 艾莉.關于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在基礎教育中的問題探討[J].甘肅科技,2005(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