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金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發展,體育教師在日常的體育教學工作中,必須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體育之中,使學生在體育課上不僅得到身體的鍛煉,而且受到德育的教育。德育教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上都有所體現。
關鍵詞:教學內容 教學組織形式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235-01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教育中去,體育也不例外,就農村小學體育而言,從外部形態上看,學生身體鍛煉和技能技術的形成是學生有一個強健體魄的有力保障;但從學生鍛煉過程中的思想變化來看,卻包含著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鍛煉,價格的完善和審美能力等各種優良品德的形成,又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必須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體育之中,使學生在體育課上不僅得到身體的鍛煉,而且受到德育的教育。那么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體現呢?
1 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內容中的體現
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內容中隨處可見,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學生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如跑、跳、擲、基本體操、游戲、球類等。在這些內容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往往是游戲,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無疑是最好的捷徑之一。如一年級的游戲“快快集合”,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學生遵守組織紀律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有關解放軍遵守紀律的小故事,激勵學生向解放軍叔叔學習站好隊,做到既快又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內容會時不時的對參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嚴峻的考驗。如長跑時出現“極點”,是堅持下去還是半途而廢,在比賽中對方犯規,是毫不計較,還是“以牙還牙”;集體項目中如迎面接力跑配合不夠默契,比賽失利時,是相互鼓勵還是相互抱怨;比賽節節勝利時,是謹慎從事,還是驕傲自大等。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本身就是不斷實現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及個性的培養。
2 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體現
體育實踐課,一般在操場上進行,具有活動空間大、組織工作復雜、干擾因素與偶發事件多的特點,因而教學難度大。在體育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行為特征,其思想、觀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因勢利導,及時開展表揚與批評,達到育人的目的。練習過程中同學之間的相互保護與幫助等都具有具體的要求,在組織的過程中都蘊含著生動的德育教育因素,都有助于培養學生迅速、整齊、遵守紀律、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2.1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為先。愛國主義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小學游戲教材中,多數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節,又有對抗、有競爭,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很受學生歡迎。但是,這種教育要根據游戲的內容和特點切合實際地進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戲的思想內容,又不牽強附會。教師對游戲的選擇要準,滲透要實,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練法”等,創作出一定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武術,是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在武術演練中,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用錄音機播放《男兒當自強》的音樂,也可講岳飛的“精忠報國”、霍元甲的“痛擊洋人”等愛國主義精神的故事,以此來激勵學生的愛國熱情。
2.2 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
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于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問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或是因為體育成績不理想,而沒有人愿意與他們一組。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上陣,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2.3 利用榜樣示范教育作用
小學生容易接受英雄行為的感染,英雄模范堅強的意志,最為學生所敬仰。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向英雄人物學習,向學生講述一些優秀運動員,體育明星的動人事跡,要求學生學習他們的優良意志品質。另外教師本身的行為對于學生也是一個榜樣,因此,教師自己應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用這些行動來影響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成員會在榜樣的影響激勵下,增加對完成目標的勇氣,增強對集體的責任心,完成自己的職責,從而達到培養意志品質的目的。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現代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體育教學必須與德育教育結合,讓學生在擁有健康的體質的同時,也擁有健康的心境,擁有快樂的人生。只要我們體育教師勤于動腦、肯于鉆研,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著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機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定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孟兆華.關于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09(1):34.
[2] 王國強.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信息,2009(9):658-660.
[3] 郭海健.以美育人,以美陶情——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美感培養[J].新課程:小學版,2009(3):48.
[4] 李永亮.學校體育科學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