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摘 要]新傳媒時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形勢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傳媒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升當前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綜合素質,促使其與不斷變化發展的廣播電視工作環境相適應,需要在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開設德育教育課程,充分發揮德育教育在播音主持專業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9-0089-02
當前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計算機互聯網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我國社會進入新傳媒時期,我國廣播電視事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甚至逐漸開始走向繁榮。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廣播電視節目要想獲得新的發展,就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傳媒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并通過進一步提升高校廣播電主持視專業教學質量,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傳媒人才,滿足廣播電視行業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傳媒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德育教育為切入點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實踐中德育教育思想的滲透進行分析,說明了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學方法,以期進一步推動廣播電視傳媒事業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
一、新傳媒時代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現狀要求實施德育教育
新傳媒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社會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人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而播音主持專業教育卻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高考招生中選擇學習播音主持技能的學生的一般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都相對較低。盡管學生整體受教育能力可以得到相應的保證,但如果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將無法滿足新傳媒時代對廣播電視行業對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1]此外,傳媒行業的發展造成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各地高校不斷擴招,擴招導致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專業知識基礎、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差,給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特別是受到高考招生制度的影響,許多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是被隨機分配到本專業的,對播音主持工作無法產生認同感,致使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一種自我認知和自我鼓勵的缺失,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并進行一定的德育教育引導,就必然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產生影響,嚴重限制高校德育教育效果,不利于播音主持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所以,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應該正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問題,積極實施德育教育工作,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正確的定位自己和認識自己,對播音主持專業發展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成長成為能夠滿足新傳媒時代廣播電視行業發展需求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二)播音主持專業就業方向要求必須實施德育教育
縱觀近幾年我國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就業發展情況,絕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后會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部門或行業進行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播音主持專業的教育優勢。但是這一現狀也表明在新傳媒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相較于其他一般專業具有明顯的專業特征,即受到專業限制,畢業生在畢業時期的就業選擇中必須選擇與媒體相關性較強的行業,如記者、主持、編導等;并且由于這些行業工作社會性較強,所以無論是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新聞宣傳,還是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進行輿論引導,抑或是按照政府政策要求做好民意傳遞,都需要其在學生階段接受良好的專業教育和德育知識教育,保證學生不僅能夠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完成各項工作,還在德育教育的影響下具有過硬的思想道德素養,能夠對社會相關事件作出正確的判斷等。[2]因此可以說,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要求高校必須實施德育教育,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為其后期社會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1.實施德育教育的普遍意義
對于當前社會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來說,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普遍意義就是在大學時期幫助學生完成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成功轉變,提升學生在新傳媒時代的生存和發展能力,能夠在社會上與他人和諧共處,并適當的結合自身發展需求進行自我約束等,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2.實施德育教育的社會意義
相較于德育教育的普遍意義而言,新傳媒時代德育教育的社會意義主要表現為在當前信息大爆炸社會背景下人的社會價值認知方面。[3]播音主持專業學生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摒棄享樂和拜金主義的影響,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進而推進中國夢的實現。這些發展需求要求德育教育不能夠僅僅停留在普遍意義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層面,還應該引導學生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發展任務,促使學生提升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貢獻相應的力量。
(三)實施德育教育的職業意義
由于播音主持專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將成為社會輿論和信息信息傳播的控制者,傳播傾向的引導者,而他們自身職業道德素質水平將對我國未來傳媒環境產生決定性影響。所以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甚至還會對社會大眾的生產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限制,影響社會和諧和穩定,在專業教育中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此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引導學生明確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忠于共產黨、忠于人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反映民生,還要做政府和社會大眾之間的溝通橋梁,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相應的力量。這樣的職業道德教育要求,促使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自覺的將這種教育理念轉化為社會行動,促使更多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成長為能夠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媒體工作者,對國家建設發展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
二、在播音主持專業教育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在課堂理論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受到播音主持專業學科特色的影響,教師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一般會引入一些對時事政治的講解,所選取的時事內容多以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新聞事件為主,專業教學本身的德育教育效果相對較差。所以教師在進行時事政治講解的過程中要自覺滲透德育教育思想,對學生人格加以塑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4]例如在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判斷社會事件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占中”這一政治事件進行解析,通過組織學生搜集材料,讓學生從多方面了解社會對這一事件的評論,最后引導學生完成對這一事件的播讀。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社會現象和我國基本國情的正確認識,還能適當滲透德育教育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為學生指明正確的價值導向,進而提升學生辨別和解析社會事件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實踐教育環節滲透德育教育
在廣播電視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個人習慣、思想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方面存在的缺陷能夠得到直觀的反映,因此高校要想進一步提升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就應該充分利用實踐教學環節,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加以培養和鍛煉,最大限度的提升德育教育效果。[5]例如在組織學生參與上鏡和錄音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沒有養成良好的設備使用習慣、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獨立工作能力相對較差等。基于這些問題,教師應該在實踐教育中認真觀察學生,發現學生不足,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向學生宣傳教育如何正確使用公共設備等,這樣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必將得到相應的提升,最終成長為成熟的社會人和媒體人,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相應的貢獻。
結語
新傳媒時代社會大眾對廣播電視節目要求不斷提升,在進一步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對播音主持專業教育提出了相應的挑戰。所以為了適應新傳媒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的新發展環境,高校在專業教育中應該明確播音主持專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而通過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思想,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學生培養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創造條件,更推動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陽揚,董雯,曹奕萱等.獨立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課程中的德育教育[J].大學教育,2015(8):90-91.
[2] 羅幸.新傳媒時代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專業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1(9):159-161.
[3] 袁滌非.播音主持傳播失誤與傳媒語言文化身份重構[J].湖南社會科學,2012(5):239-241.
[4] 羅幸.新傳媒時代面向東盟的跨文化傳播人才培養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2(11):172-174.
[5] 費成林.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新趨勢——“首屆兩岸三地播音主持論壇”綜述[J].中國電視,2011(8):81-82.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