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璐

摘 要:本文運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對個案所在的機構教師進行深度訪談,并結合觀察個案,了解個案現有發展水平,針對個案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根據其特殊需要設計一日教學活動的個別教育計劃。此次研究發現:個別教育訓練對特殊兒童的發展有積極作用,最好是將一日活動和經常教學活動相結合,在一段時間內訓練和鞏固同一內容,另外,機構的個別教育還需要和家庭教育相結合,效果才會更好。
關鍵詞:自閉癥 個別教育 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231-02
自閉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有溝通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等特征。個別教育是一種根據兒童的特殊需求設計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方案或課程,在進行顯性課程時,也注意潛在的訓練內容,針對學生的問題做較細致的指導。可以在有效的時間里發揮最大的效果。
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1.1 個人信息
姓名:郭濤宇
性別:男
年齡:6歲
所在機構:綏化市初陽自閉癥康復中心
所在班級:啟智四班
殘疾類別:自閉癥
殘疾程度:中度
其他殘疾:無
個案為全托,個案父母不定時的來機構看孩子,但時間間隔較長。周一到周五上課,周六和周日合班,但不上課。
1.2 生理神經狀況
(1)視覺:視力正常,但因身患自閉癥,在與人交往時和對方無目光交流。
(2)聽覺:聽力正常,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在與個案說話前,必須大聲喊個案的名字,才能引起個案注意。
(3)智力:智力正常。
(4)四肢運動不協調,精細運動發展緩慢。
(5)主動言語少,模仿能力強。
1.3 現有發展水平
(1)言語表達。
言語理解:對老師或他人簡單的指令,能理解并作出正確的反應,對于稍復雜的指令或話語,需要給與輔助,個案才能理解;語言表達:因主動語言少,個案語言表達存在嚴重的障礙,如有需要時僅能用1~2個詞來表達需求,說話聲小而無力。
(2)生活自理:個案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3)認知水平:有較好的視覺分辨、視覺反應和觸覺反應能力,聽覺反應能力較差。
(4)肢體運動:大運動能力較好,精細運動相對比發展較差,平衡能力較差。
(5)社會交往:有與他人交往的意愿,但不會用語言表達,不能與對方目光對視。
2 個案研究方法
利用周末的時間,對個案的班主任進行訪談了解個案的情況,另外還對個案進行一個月的觀察,收集并整理與個案相關的信息,對個案進行深入的了解。
3 研究過程及結果
3.1 機構領導對個別教育的需求與建議
在收集個案信息時,機構領給與了大力支持,機構領導希望此次個案研究可以取得明顯效果,為推廣個案研究方法起到示范作用。
3.2 機構班主任對個別教育的需求和建議
機構班主任希望個別教育能發展個案的語言表發能力,個案的主動語言增多,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需要時機構班主任會給與幫助。
3.3 個案對個別教育的需求
(1)自我認識。
(2)主動語言訓練。
(3)人際交往能力訓練。
(4)情感交往訓練。
3.4 個別教育的一日活動表(見表1)
因個案周末不上課,所以設計一日活動,雖然是周六和周日兩天,但課程內內容是一樣的,在此稱為一日活動,并非嚴格意義上的一日活動。
3.5 個別教育的實施
(1)自我意識訓練。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和他人關系的認識,對自己和社會的認識。自閉兒童缺乏自我意識,并且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我滿足的世界中,對外界的事情及變化漠不關心,要想改善個案的自我封閉狀態,認識到自己和他人及社會的關系,就要加強個案的自我意識。在認知課上,問個案:你的鼻子在哪里?這是你的書嗎?通過讓個案對自己及他人的五官指認和物品的所屬問題來訓練個案的自我意識。我還會讓個案幫助我取物品或將食物分給指定的同學,讓個案理解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但他們之間是有關系的。
(2)主動言語訓練。
語言是人溝通的工具,也是一種特殊的載體,通過這個載體可以向他人傳送很多信息。自閉癥存在語言障礙,不僅是因為發聲器官有障礙,他們根本不理解言語的真正含義,缺少語言的動機,因此不光教他們說話,更要教他們理解和正確運用語言。個案也存在此障礙,在認知課上,問個案:這個水果是什么?想吃嗎?從生理需要入手對個案進行提問,鼓勵個案說:這是××或我想吃××,若個案說出,就給予食物強化。在感統課上,問個案你想玩滑板嗎?或者你想玩什么?個案說:想或不想,此時要引導他說:想玩滑板或者我想玩××,經訓練個案就會主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表揚他并滿足他的要求。在主動語言訓練的環節,要為個案創設情景,塑造個案主動說話,由詞到句,循序漸進的進行,并注意使用強化。
(3)人際交往能力訓練。
生活離不開與人打交道。要想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就必須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由于缺乏主動語言,人際交往也就成為另一難題,其實兒童的交流從沒出生就已存在。由于自閉癥兒童把自己封閉起來,對外界漠不關心,就失去了與人交流的動機,人際交往也就受到了阻礙。因此,在生活課上,要創設多種場景,讓個案有不同的體會,從而掌握人際交往的規則和技巧,不斷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例如主題超市購物,首先將超市購物流程進行任務分解,并分別配上分解圖片以便個案理解,第一環節:講解告訴個案:老師要去超市購物,你愿意幫我嗎?如果他說:愿意。就說:可是怎么去超市購物?然后根據圖片講解超市購物的各步驟及所要準備的東西。第二環節:模擬演練當個案對購物流程基本掌握時,就在教室模擬一個小型超市,讓個案獨立進行購物,適當給與提示。第三環節:真實演練帶個案去機構附近的超市,為了消除個案的恐懼心理,先陪同個案購物,順利進行后再讓個案獨立進行購物,個案獨立購物成功后給與強化。每周一個主題,讓個案了解不同環境及在不同環境下如何與人交往合作。因為“交往是尋求的需要,合作是解決困難的需要,交往合作是生存的需要”。
(4)情感交往訓練。
個案存在嚴重的情感障礙,情緒常表現過分冷漠或激動,波動大,缺乏情感及情感交流,因此在音樂課上,選擇舒緩的音樂或歌曲,緩解個案緊張的情緒,有助于控制情緒。同時,在音樂課上,放一些小動物的動畫片,從而讓個案了解這個動物,然后拿一個片中動物的玩偶,讓個案撫摸玩偶并說:喜歡,不僅如此,還要指導個案關注他人的情緒變化,如小明跌倒哭了,我會告訴個案:小明摔疼了所以哭了,通過觀察學習和模仿,幾天后,個案摔倒了也哭著說:疼。可以看到這種通過觀察他人的情緒變化,對個案的情感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5)具體實施及效果。
只周末時間進行訓練,有的訓練內容是所設計課程本身,有的訓練內容則滲透到課程中。經三個月的訓練,個案的自我意識有所增強,主動語言增多,有人際交往的意識,情感也得到了發展。
(6)反彈與原因分析。
在訓練的過程中,個案經常會遺忘上周訓練的內容,經提示能想起部分內容,主要是因為機構課程與我所訓練的內容無相交的地方,所以產生了反彈現象。
4 建議
此個案研究達到了預期目標,但要想取得更大的效果還需更多人的努力,不僅是機構,更是家庭和社會,因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而社會則是人生存的環境。而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父母選擇離婚甚至將孩子丟棄來逃避現實,社會的排斥等。這一切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4.1 對家長的建議
作為特殊兒童的父母要接受現實,調整心態,多了解相關的知識及訓練方法,用行動詮釋愛,父母可以到機構陪孩子,不僅可以增長知識,也有利于了解孩子的訓練和學習情況等。
4.2 對機構的建議
康復機構應落實機構宗旨,確保每一個特殊兒童都能得到相應訓練和康復,定期進行評估,因為詳細的評估是訓練的依據,再設計合適的教育計劃,選擇針對性強,有效性強的訓練方法。機構不僅要訓練特殊兒童,還要對特殊兒童家長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不僅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病因,還要懂得訓練方法,將每天的訓練內容告訴家長,白天老師教,回家家長練,無論是在機構還是在家里父母都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訓練,助于家庭支持的建立。
4.3 對社會的建議
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因此,社會不僅要給與家庭和機構各方面支持,更要大力選宣傳特殊教育事業,發揮社會的作用,提高社會對弱勢全體的接納度,特殊事業關系著全社會,每個人都應該盡一份力。不斷完善社會支持體系,使特殊兒童能在一個平等和諧的環境下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文京.個別化教學設計與實施,重慶出版集團[M].重慶出版社,2008:135.
[2] 高雪.育兒過程中自閉癥兒童家長需求的個案研究[N].南京特殊學報,2009.
[3] 甄岳來.孤獨癥兒童社會教育指南[M].中國婦女出版社,2010,7: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