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韞
摘 要:利用經驗總結法和文獻法,對一堂好的地理課的“標準”進行了歸納,認為“標準”包括:地理教學目標設計得正確、明確,地理教師的教學技能扎實、憫熟,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良好、和諧,地理教學評價開展得積極、及時,地理教學中有一定的缺憾、不足。
關鍵詞:地理 課堂教學 好課 標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57-01
什么是一堂好的地理課?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一堂好的地理課應具有如下幾條“標準”。
1 地理教學目標設計得正確、明確
地理教學目標是指導地理課堂教學開展的標桿、調控地理課堂教學的利器、是評價地理課堂教學的準繩。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那么地理課堂教學就會顯得無章法可循。可見,地理教學目標的設計尤為重要。
第一,設計地理教學目標需要依照行為目標陳述法來設計。行為目標陳述的基本要素包括行為主體(audience)、行為動詞(behavior)、行為條件(condition)、行為程度(degree)。例如,對于“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這條標準[1],行為主體是學生,可省略,行為條件是“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行為動詞是“說出”,行為程度是“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第二,表述地理教學目標時有兩種方式。一是按照三維目標的順序來進行歸類式設計,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來歸類;二是依照某個主題將不同領域目標綜合起來進行融合式設計,即分若干條教學目標設計,每條教學目標中含有三維目標的多個方面。第一種表述方式隨著新課程改革而出現,第二種表述方式在現今的一線教學中可能不如第一種表述方式更常用,但這兩種表述方式都是正確的。
2 地理教師的教學技能扎實、憫熟
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導入技能、口頭語言表達技能、“三板”技能、組織技能、結課技能等,都關系著地理課堂教學的推進。地理教師只會講解是不夠的,必須要將已有的知識、技能、方法、觀點等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體悟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對于地理學科來說,地理課程的屬性與地理學的綜合性、區域性等特點,就決定著空間性是地理教學中的特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就必須加強地理教師的“三板”技能。在第八次課程改革的今天,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當下,地理教學的“三板”技能也被師范生和新教師有所忽略。其實,地理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三板”技能的展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三板”的認識和學習行為,進而會影響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和地理空間能力的形成。可以說,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是否扎實和憫熟,直接影響到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是否顯著。
3 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良好、和諧
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處于主導作用,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近幾年,地理學案教學的普及較廣,不能因為使用了地理學案,而狹隘地理解地理教師的地位下降了。其實,能否準確、科學地運用地理學案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是對地理教師的新的挑戰。地理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要體現在口頭上,還要體現在行為上,而在行為上體現關愛時,需要注意方式。對于九零后的學生,尤其是城市中的學生,更要關注教育方法。只有正確看待和處理地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只有不斷加強地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主動性,促使地理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4 地理教學評價開展得積極、及時
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便是開展地理教學評價和進行及時的地理教學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能否達成地理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在地理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地理教師設計或篩選若干道較為典型的習題,進行當堂檢測,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若較多學生出現同一問題,需要地理教師給同學們放慢進度地再講解一遍,若是個別學生出現不懂等問題,也需要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值得說明的是,地理教學評價時,要積極開展發展性的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筆者認為,不注重地理教學評價和進行及時反饋的課,不注重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課,是沒有意義的地理課。
5 地理教學中有一定的缺憾、不足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曾指出:“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可以說,無論教師準備的多么充足,總會在課堂教學時或多或少留下一些遺憾之處,而恰恰是這些遺憾,才使得這堂課“完璧有瑕”,才促使教師更加上進。追求和諧的課堂是應當的,但刻意追求完美的課堂反而會顯得有點矯揉造作。因此,地理教師應勇敢、坦蕩地面對有缺憾的課。與此同時,地理教師也不能因為這條“標準”而隨意認為,反正到最后都是有缺憾的課,那么就不用認真備課和上課了。這樣的態度要不得。筆者提倡,在地理教師盡全力的備課基礎上,充分展示地理教師的教學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整個課堂自然地生成,這是職業精神之必須。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意識到出現了缺憾的環節,要坦蕩地面對,并機智地處理,下課后,要對這些缺憾之處進行反思。不拍有缺憾,就怕不改進。筆者相信,只要地理教師力爭成為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那么地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會更快,地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會更佳。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