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民
摘 要:柔性管理模式比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更加符合學生工作和心理特點,更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因此,采用柔性管理模式,通過實施柔性情感管理、柔性激勵機制、柔性工作機制、創建柔性化的校園文化等實現對學生的科學管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內在潛能。
關鍵詞:團隊 精神建設 柔性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223-01
長期以來,學校管理模式主要以剛性管理為主,即“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憑借制度約束、紀律監督和獎懲規則等手段進行管理。這些制度和規范對加強教師團隊精神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它忽視了教師的情感和尊嚴以及學生工作的特殊性。柔性管理則是指“以人為中心”,依據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進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性方式,主要是通過教育與引導的方法,激發組織成員的內約束力和內驅動力,依靠組織成員內心深處的主動性、創造性精神來進行民主管理。強調把組織外在的各種管理規定轉變為成員內心的自愿承諾,進而轉變為自覺行動,組織成員一旦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精神文化,必然會產生強大而持久的影響。
教師作為一個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群體,對內在自我心靈的認識和外界社會活動的感受都很敏銳,愛惜名譽,重視形象,希望個人的才能得到發揮,自我價值得到實現,有著強烈的自尊、自愛和自強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柔性管理倡導理解人、重視人、尊重人,堅持“以人為本”,具有情感的撫慰和內心的激勵作用,能迎合廣大教師的精神需求,達到適時調節其情感,優化其被尊重環境,實現其自我價值的目的。
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充分發揮非權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利用自身的思想魅力、學術魅力、人格魅力、職業魅力,提升師生的“精、氣、神”,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內驅力和執行力,引領團隊自覺、自主發展,力求從“管質、管心”到“無為而治”的飛躍。
1 用科學的教育思想引領團隊
教師是專業人員,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們熱衷參與學校決策,但其思想良莠不齊,呈多元化趨勢。因此,提升領導的思想魅力這個非權力因素在團隊精神建設中的引領作用,陶冶和升華教職工思想情操,讓他們“給自己定好位、不越位,把工作做到位”,顯得尤為重要。
思想魅力是領導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并為教職工普遍認可和借鑒的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價值理念和理論體系,是引導、激勵和規范學校管理行為的精神力量和行為依據。思想魅力體現在思想的高度、寬度和深度上。思想高度就是精通并運用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和科學發展觀等先進理論,了解基礎教育的功能,面向未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服務。思想的寬度就是熟悉文史哲、理化生等通識基礎知識,精通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面向世界,了解世界基礎教育的發展走勢,將其精華巧妙地移植到學校的教育管理中來。思想的深度就是知曉并運用教育規律、人的成長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揭示教育的本質,面向現代化,充分挖掘師生潛能。
2 用完美的人格魅力激勵團隊
人格魅力是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情感和心理上的吸引力量。領導的人格魅力是影響團隊精神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能凝聚和凈化人心,讓教師產生親切感、責任感和信服感。因為人格魅力的領導具有強烈的未來意識,深懷愛心和寬容精神。
人格魅力的養成是在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下,在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對自己的為人處事進行長期的自我檢查、自我反思、自我激勵和自我提高的結果。一是修身,以德樹人。通過“學習實踐、內省外顯、慎獨歷練”等方式,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做到“凈心、開心、正心”;二是修業,以才服人。領導的人格魅力來源于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愛生活、愛工作、愛他人是人格魅力的本質表現。進德修業,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給更多的人帶去福音,讓人格魅力散發永恒的光輝;三是修為,以情感人。學校領導既是學校發展的設計師,又是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的管家婆。直面繽紛的世界和復雜的教育教學現實,耐住寂寞,經住誘惑,忘記小我,學會適應是學校領導的內在要求。
3 用高尚的職業精神提升團隊
高層次和高標準的道德要求及塑造人類靈魂的工作內容注定了教師的職業是有魅力的。教師的職業魅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二是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屬于知識分子范疇,依中國傳統觀點“天地國親師”來看,這一職業,在我國歷史上有著崇高地位;三是教育作品的靈活性、多樣性和豐富性,使得教師桃李滿天下,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在事務上忙碌,沒有充分享受過職業給精神帶來的愉悅。利用職業魅力感染團隊,讓教師全心體驗職業的快樂,是強化團隊精神建設的又一途徑。一是努力搭建各種平臺,展現教師風采,用榜樣引導、尊師重教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讓教師甘于清貧,樂于奉獻;二是按教師職業的要求,精心設計和打造符合國情、校情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師形象,引領教師律己正身,以身作則;三是扎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通過內強本領、外樹形象的方式,增強教師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提高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4 用柔性化的校園文化熏陶師生
柔性化的校園文化是連接學校和教師之間的“隱形紐帶”。因此,建立柔性化的校園文化,營造和諧的學習工作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學校要秉承自己優良的傳統,堅持嚴謹、求實、創新的精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創造有利于發揮教師創造力的文化氛圍;要做到兼容并包,承認個體價值觀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尊重個性,創建一種寬容、理解、包容的文化氛圍;要提倡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彼此信任,彼此尊重,使教師感受到學校濃濃的人文情懷,在全校形成一種生動活潑、健康向上、人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從而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參考文獻
[1] 方小玲.論柔性管理在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3):100.
[2] 洪志鈞.柔性管理對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J].江蘇高教,2005(4):92.
[3] 劉雪,胡莊方.淺談學校人力資源的柔性管理[J].江蘇高教,201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