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霞
摘 要:職業學校的禮儀課,使學生畢業時不僅從技能上是一個合格的從業者,而且從道德行為上也是一個稱職的勞動者,禮儀修養是職業學校培養人才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禮儀是傳承文明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個體成長的需要。讓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成為一個知榮辱、懂廉恥、學禮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禮儀 人際交往 行為習慣 文明傳承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230-01
職業學校培養的是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畢業就能上崗,上崗即要求學生是一個成熟的社會人,要面對眾多的社會和人際關系。實際上在不少職業學校中還存在著這樣的現象—— 學生職業知識、技能沒問題、而道德規范,實際行為上卻往往達不到企業要求的基礎道德的水平,顯然這與現代禮儀教育的缺乏是分不開的。因此,上好職業學校的禮儀課,讓學生畢業時不僅從技能上是一個合格的從業者,而且從道德行為上也是一個稱職的勞動者。
要想使學生進入社會能從容、得體的進行人際交往,贏得更多的人生機遇,更好的適應這個文明社會,就必須從基礎學起。正所謂:“不知禮、無以立”。禮儀就是人們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行為交際規范。大到國家領導人的見面會談,小到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梢哉f禮儀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禮儀就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范,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范,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于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禮儀又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傊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職場上的賢達人士,官場上的成功秘訣,交際場上的社會精英,媒體界的風靡人物無不是禮儀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禮儀的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也許大家并沒有察覺,生活中,面對一個有禮儀的人,一個怒氣沖天的人也會不自覺的寬容起來。這也許就是禮儀的重要性,關系到人與人的溝通,而溝通影響著人的情緒,有質量的溝通能夠使人學習,使人上進,促進成長;而沒有禮儀的低質量的溝通常常會使人陷入迷途,或許做錯選擇。
禮儀同時也影響著人的習慣,成長中,習慣很重要。習慣在我們生活中接觸的人和事中慢慢形成。接觸到有修養有素質的人,能使我們變得大度,形成良好習慣;相反,接觸一些缺乏修養沒有素質的人,無形中一些偏激的思想、狹窄的思維、粗魯的行動舉止會影響著身邊的人,它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往的最優秀的橋梁。
學習禮儀首先是傳承文明的需要。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知道: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岳飛問路,頗知禮節,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現在的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至今仍在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又怎能棄之不顧呢?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人—— 青少年,他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名副其實,“禮儀之邦”的美名響譽中外。
其次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今,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加劇,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為主流的信息社會,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禮儀修養必不可少。我國一直倡導兩個文明建設,正努力躋身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更是職業教育塑造合格社會勞動者的需要。
再次是學生個體成長的需要。一個注重自身修養,重禮儀的人才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優的人。中職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的未來,祖國前進的希望,加強中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至關重要。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依然傳承,但就整體情況看,學校教育確實存在弱化的趨勢,特別是對學生的約束力越來越少。有些學生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禮讓,不禮貌;在社會上不懂得稱呼他人,甚至滿口粗言,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同時,與人為善,禮尚往來等等美德在相當數量的學生身上正在淡化。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加強他們的文明禮儀教育。讓我們完全杜絕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在樓道內相互嬉戲。在校園內遇到領導老師,真正發自內心的做到鞠躬、讓路;在公共場所言行舉止得體和諧,尊老愛幼,禮恭謙讓。這一切的一切,全是源于對禮的認知、尊重、遵行與傳承。
毫無疑問,我們每位學生若都能講文明,懂禮儀,那么我們的班級,我們的校園必然會煥然一新,我們大家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基石。為了我們自己前途,為了我們的班級榮譽,為了我們的校園環境,為了我們的社會風尚,為了我們的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講文明、懂禮儀。
參考文獻
[1] 尤曉微.中職學生校園禮儀教育之我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12):54-55.
[2] 邱振東.禮儀教育對中職學生未來發展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7):163.
[3] 姜琳.中職學生禮儀素養現狀的思考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9):249.
[4] 宗曉靜.中職生禮儀修養狀況的分析與對策研究[J].新科教,2011(7).
[5] 扈正淑.關于中職學校禮儀教育的幾點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4):131-132.
[6] 曾小玲.摸索 前行 沉淀—— 施行禮儀教育的可行辦法[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1(9):12.
[7] 陸季春,田玉軍.禮儀文化教育與人才素質培養[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7(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