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從三個方面談了班主任的工作心語,旨在對其他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有所啟示。
關鍵詞:筆談;“請家長”;班主任工作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作用。
下面,淺談幾點我的班主任工作心語。
一、筆談——開啟學生心理的一把鑰匙
班主任要想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想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筆談比面談更加行之有效。開學伊始,我就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交心本”,要求字數、內容、體裁不限。剛開始學生兩天與我交流一次,學生總是帶著一顆謹慎的心理與我交談,漸漸地,學生敢說悄悄話、知心話了,每天我與他們的交流都是一種心靈的對話,讓我更加了解學生個人、家庭、班級等一些情況。
二、眾人拾柴火焰高
學生對男女生在一起學習、活動視為異常,總是疑慮重重,很不自然,學生之間隔了一道無形的鴻溝,一堵堅厚的高墻。針對此種情況,我決定給他們上一節特殊的班會課。
星期五下午班會課,我讓學生自由結合,6人一組圍圈而坐,想想半學期以來,班級曾獲得哪些集體獎,今后想取得更多的榮譽該怎樣去做?××同學說:“這次初中組畫展,我班榮獲組織獎,這是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的結晶。”話音剛落,其他學生也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的發言很誠懇。從此,學生開始變得熱情、團結,開始互相關心、幫助,整個集體開始形成較強的凝聚力。
三、“請家長”的藝術
“請家長”是班主任的一項日常性工作。在總結了諸多“請家長”的事例后,我發現由于方法不當,造成師生間、母子間許多不愉快的事,如何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呢?
1.“請”字第一,歡迎和積極的態度往往是事情成功的第一要素。對于家長的到來,教師必須從開始通知家長時,就要保持一種歡迎和積極的態度,千萬不要讓學生聽“喊”色變,讓家長聽“喊”激怒。例如,可以對學生說:“我想請你媽媽或爸爸明天到學校商量件事,不過你不要想那么多。”對家長說:“你明天能否到學校來交流一下,很想聽聽你們最近對孩子的看法。”等此類話語。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消除心里畏懼,又可以讓每一位家長帶著誠摯走進校園。
2.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談話氛圍。以往,教師與學生父母間的交流,只是單向的告狀式言談。我的方式是,在辦公室多準備幾把椅子,讓學生也參與到談話中。可以多和父母們商量教育學生的方法,這樣既可以消除孩子心中的憂慮,還可對家校結合的教育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的來說,作為一名班主任,沒有情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諦在于愛——用博大的胸懷愛學生,愛自己的教育事業。班主任面對學生因生理成熟和心理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輿論環境,一個思維的氛圍。班主任應致力于集體的塑造,只有成功的集體才能培養出更多成功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