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利琴
摘 要: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勇于發現,從而獲得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是擺在我們化學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討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化學教學;創新;學生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中學化學中的創新教育不是去開拓和創新未知的知識和知識體系,而是創設一定條件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原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發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如此現象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為此,作為化學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通過化學實驗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個人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二、積極鼓勵,培養學生敢于創新
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思維品質。例如學習乙烯性質時,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實驗來說明加成反應。為此,可以向學生提問:既然實驗是乙烯與溴水的反應,為什么方程式中只寫乙烯與溴的加成?乙烯與溴水的反應和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產物?我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補充了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的反應實驗,又引導他們從加成反應的過程去討論,自己得出答案。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教材結論的局限性。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逐步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設計、探索實驗,培養創新思維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特別是在中學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例如,白磷燃燒實驗,在已有實驗現象的基礎上發問,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白磷燃燒時生成的白煙對人有刺激性,可以溶于水。你能進一步改進該實驗使之更環保嗎?又如,鼓勵學生設計實驗將兩瓶失去標簽的稀鹽酸和稀硫酸鑒別開。學生能很快地選出用硝酸銀溶液和氯化鋇溶液,教師追問:“使用兩種溶液的結果一樣嗎?”學生動手做實驗。做完實驗后再問:“為什么分別向兩種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都出現白色沉淀呢?”在喚醒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在實驗教學中,還可以成立實驗興趣小組,進行實驗改進的研究,舉辦化學實驗設計方案比賽,充分發揮實驗的功能。以實驗為基礎開展教學,把實驗作為培養興趣,啟迪思維的手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形成創新意識。
四、開展科技活動,展現創新能力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科技活動,科技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左右著創新活動。為此在工作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科技活動。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
總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為己任,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地去進行各式各樣的、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寓創新意識于化學教學中,使學生的聰明才智更有效地超常地發揮出來。
(作者單位 甘肅省涇川縣玉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