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俊 余新志
摘 要:一字通篇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對文本核心字的破、識、解、立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文本的教與學,降低語文學習的門檻,提高教學效率,開放式優(yōu)化實現(xiàn)語文課程教學目標。通過課文教學設計實例,具體分析一下一字通篇教學法的操作步驟和核心思想。
關鍵詞:語文;教學法;核心字;實例
一字通篇教學法是師生在語文課程的具體教學中,在文本核心字的引導下,高效完成課程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簡言之,就是通過學會一個字來學會一篇文章,掌握一種學習方法,進而掌握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字通篇教學法的操作要領,是通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語文課程性質、學科特點和文本內(nèi)涵,提煉出文本核心字,師生通過對文本核心字的破、識、解、立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課堂教學。
其中,選取文本核心字是一字通篇教學法的重中之重,核心字的選取根據(jù)文本特點可以直接從文本中來,可以基于文本的內(nèi)涵選取,但必須能夠統(tǒng)攝全篇,有利于文本教學的結構生成,實現(xiàn)語文課程設置中對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根本要求。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世說新語》二則中《陳太丘與友期》為例,詳細分析一字通篇教學法的操作模式。
一、圍繞文本核心字,設置三維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
一字通篇教學法就是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身的魅力來喚起學生的好奇心,用文本核心字的表面張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點燃其學習熱情。一字通篇教學法始終圍繞文本的核心字進行文本教學的謀篇布局。以《陳太丘與友期》為例,教學可以圍繞著“信”字展開,從“信”字的象形寫法入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約信、行信、征信、知信四個方面,引導學生了解文意、掌握文本結構、理解作者立意,進而對“信”有了深度理解,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yǎng)個人誠實守信的公民素養(yǎng)。通過一字通篇學習方法的不斷使用,使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一字通篇教學法采取的是從一個字開始、到一個字結束課堂的教學策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核心字的反復分解、組合、再構建是這種教學法最基本的教學手段,這樣便于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學習技巧,提高課程的認同感。
在教具的選擇和準備方面,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多媒體搜索設備和播放設備。教師可以在課前貯備課文中學生可能選擇的核心字的歷史源流;也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體搜索功能進行當堂檢索,這樣既增加了知識展示的突發(fā)性,提高記憶效果,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還可以通過語言文字自身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中,教師在導入部分可采用直接出示古體“信”字等字形,講解造字本意的方式導入課文,也可采用學生快速瀏覽,自行確定文本核心字,并通過多媒體搜索設備進行造字本意搜索,讓學生在核心字和文本內(nèi)涵之間初步建立宏觀聯(lián)系的方式導入新課。
二、圍繞核心字,開展“破、識、解、立”四環(huán)節(jié)教學
一字通篇教學法主要包含四個環(huán)節(jié):一字破文、一字識文、一字解文、一字立文。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是實現(xiàn)語文課程設置的根本目的,通過讓學生破解文本、認知文本、解構文本,生成人文素養(yǎng)。
1.一字破文
一字破文就是用一個字單刀直入,破解文本,尋找脈絡,將學習變得簡潔明了。一字通篇教學法在“破文”階段,抓住學習的線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通過提出核心字破解文意、破解結構、破解技巧,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目標,為后續(xù)識文、解文、立文打下基礎。學生在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就能夠“通一字而通一篇,通一篇而通萬篇”。
以《陳太丘與友期》為例,逐字逐句分析、講解式傳統(tǒng)教學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學得支離破碎,難以形成個人對文本的整體認知。一字通篇教學法的教師,在文章導入階段通過出示古體“信”字等字形,講解造字本意,讓學生明白“信”字的造字形態(tài)中兩個人的口一線貫穿,兩個人說出同樣的話,或者照著同樣的話去做事,即與人相約,要遵守各自說出的話。一番簡單導入,學生進入文本就輕松多了。
2.一字識文
一字識文階段是學生對文本核心字進行認知、組合、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學生基本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階段。一字識文圍繞一個核心字、若干疑難字的古今音義讀寫的認知策略選擇,實現(xiàn)文本整體和部分由淺入深、螺旋式推進的認知過程。
一字識文階段對核心字的認知是為了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把握結構;其他關鍵字詞的認知是為了準確辨識文意、把握脈絡;疑難字的認知是為了掃清學習障礙。為深度解文、立文進一步夯實基礎。
在《陳太丘與友期》教學中,識文階段包括兩個方面:(1)掃除閱讀障礙的朗讀,具體要求是聲音洪亮、準確流暢和形式的靈活多樣,以齊讀的形式發(fā)現(xiàn)、消除錯別字;小組競賽讀的運用,提高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初步理解;個體競賽讀的形式,提高學生個人的熟練程度。(2)初識文意階段,教師通過簡單的文意引導的問題設置,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立信、守信、失信、征信的具體文句內(nèi)容。
3.一字解文
教師用文本核心字串詞在學生腦海中建起文本結構,“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實現(xiàn)文本對話、作者對話;完成從識文的初級階段向一字解文的高級階段有效過渡。
具體到《陳太丘與友期》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見下圖)從立信→行信→談信角度,結合個人理解簡單寫出這個小故事,可適當加入個人看法。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結束后在板書上標注能夠表現(xiàn)文中人物心理、情感等內(nèi)容的關鍵詞。
立信
陳太丘 行信 守信
失信
與友期 談信 曲信
正信
4.一字立文
一字通篇教學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對文本破、識、解的基礎上,最終讓學生有所“立”。目的是多元的,可以是具體文本的三維課程目標,可以是人文素養(yǎng),也可以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等內(nèi)容。
語文基本能力的考查是結合具體的課文,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具體考查學生對文本核心字、關鍵字、重點字的掌握情況;以個人話語方式獨立翻譯簡單文言文和嘗試運用文章核心字引導個人文章閱讀的能力。
三、一字通篇教學法的特點
一字通篇教學法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和實用性等特點。整體性包括課程目標到教學目標的整體規(guī)劃;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流程的整體規(guī)劃;從認知規(guī)律到文本結構的整體規(guī)劃。開放性包括課程建設的開放性;教學設計的開放性;師生發(fā)展的開放性。實用性是指策略化的教學模式,具有操作的靈活性和知能生成的高效性。創(chuàng)新性是指這種形神兼?zhèn)涞男滦徒虒W方法,實現(xiàn)了課程新標準、新教師、新學法共成長的有機統(tǒng)一。
如果說,我們在一字破文階段用核心字在學生心中種下一粒種子,一字識文的教學就是要讓這粒種子生根發(fā)芽,通過一字解文促進核心字的茁壯成長,最后一字立文階段讓核心字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 湖北省襄陽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