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峰
摘 要:巧妙地安排課堂提問,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合理的課堂提問要做到:提問針對性要強;問題的呈現要有梯度;提問要面向不同層次學生;對學生回答要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
關鍵詞:教師提問;針對性;激勵性評價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往往圍繞問題展開。一組有價值的問題,可以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思考方向。在數學課堂中,巧妙的提問是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準確而又及時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學生思想的轉變、興趣的激發、知識的內化、思維的發展。
優秀的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數量并不一定多,但教師處處都問在學生的疑惑點,問在知識的銜接點,提問起到了啟發和點撥的作用。看似簡單的幾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陣陣好奇,激起了學生的層層思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有效思維,引導學生順利地達成了教學目標。然而,有的教師課堂提問次數繁多,混亂無序;有的教師偏愛個別尖子生的示范式回答,造成對后進生的關注不足;有的教師喜歡學生齊答,缺乏信息反饋的清晰度;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做及時評價,使學生對回答不知認同與否……凡此種種,不僅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影響學習的積極性,也勢必影響課堂效率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安排課堂提問呢?筆者認為,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問題的提出要針對性強
教師要緊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實際出發,科學地制訂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目標,一節課設計一兩個主干性問題;圍繞主干性問題,再精心設計鋪墊性問題和延伸性問題,做到脈絡清晰,主從分明。
例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一課,可以提出如下兩個主干性問題:(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線?(2)三角形的中位線性質是什么?圍繞主干問題(1),設計輔助問題如下:①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有何不同?②一個三角形有幾條中位線?③請畫出三角形的一條中位線。圍繞主干問題(2),設計鋪墊性問題和延伸性問題如下:①三角形的中位線與第三邊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你是通過什么方法得到的?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②三角形的三條中位線圍成的三角形的周長與原三角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③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你還能想到其他方法嗎?
通過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小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實”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問題的呈現要講究梯度
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有以下幾種不同水平:第一,是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即學生不需要任何幫助可以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第二,是學生潛在發展水平,即學生自己雖不能獨立完成,但在他人合理的幫助下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第三,則是在他人的幫助下學生也很難甚至不能達到的知識水平,即完全超出了學生的能力。我們的課堂提問也要注意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設計有梯度的問題。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遵循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按照這一規律,課堂提問的問題也要呈現出相應的層次。
例如,在《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我依次提出如下問題:(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義是什么?類似地,請你說出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辨別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二元二次方程?(例略)(2)當問題中需要求的是兩個未知數,可設為和,依題意列出的兩個方程為什么要合在一起?(3)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猜想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通過這組有序的問題串,層層深入,步步提升,促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在有效地抓住和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的同時,學生輕松地把握了新知識的總體結構與學習方向。
三、提問要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
課堂提問要做到有備而問,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基礎現狀對癥下藥。無的放矢的提問,必然會造成顧此失彼的混亂。提問如果只顧少數“尖子”學生,就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學生全體;提問如果總是師問眾答,就會失去反饋的清晰度,掩蓋本應能發現的問題。這樣不但不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反而會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耗費在無意義的提問中。
因此,問題提出之后,該叫誰回答也是有講究的。筆者曾采用先讓后進生發言,接著中等生補充,最后由尖子生總結和點評的方式。這樣既能暴露出潛在的問題,又能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對學生的回答要及時給出激勵性評價
問題的難度有深有淺,學生的程度有高有低。學生做出回答后,要及時予以準確的評價。恰如其分的評價不僅是簡單地做出“對”或“錯”的判斷,還要對學生零散、混亂、不完整的答案進行系統歸納。此外,對答錯的學生進行體貼的心理撫慰,對答對的學生表示由衷的贊揚,也是評價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評價的方式,除了口頭贊揚,還可以是點頭微笑、殷切的期待。
當學生思路受阻時,教師需要因勢利導,引領學生尋找癥結;當學生遇上挫折時,教師的樂觀堅毅,能給學生以戰勝困難的信心;當學生收獲成功時,教師的舒心一笑,與學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評價的主體,除了是教師本人,還可以是回答者的同桌、組長,或是任何一位愿意給出評價的學生。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技巧,又是一門藝術。教師要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的主體,而把自己放在組織、引導、合作的位置上。精心設計問題,合理安排提問,使課堂提問真正發揮開啟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