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堂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提出,要“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并指出,“只有這樣,才能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學得更加深入、領會得更加透徹、貫徹得更加自覺”。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進行了擴展和充實,形成了新的概括。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對于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本人體會,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需要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作為一個概念,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進行了科學而又明確的界定,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個部分所組成,即三位一體。正如我們對共產主義概念三位一體即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和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內涵界定一樣,社會實踐、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是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三種基本范疇。作為社會實踐或社會運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現為一種發展模式或發展途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社會意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現為一種思想體系,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社會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現為一種社會制度,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因此,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內涵的界定,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深刻認識,同時也體現了我們黨科學嚴謹的態度。
第二,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需要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闡明。黨的十八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位一體關系的這個概括,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踐、理論、制度緊密結合的,既把成功的實踐上升為理論,又以正確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還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方針政策及時上升為黨和國家的制度。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緊密相連而又互相促進,共同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
第三,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需要把握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貢獻。對此,黨的十八大作了深入系統的闡述。黨的十八大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上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的形成和發展,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做出了卓越的歷史性貢獻,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四,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需要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和總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內涵進行新概括的基礎上,對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些問題也進行了明確的闡釋,主要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大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八項基本要求等。這些問題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需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這些問題。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總依據,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產生,是有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的。根據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所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于不發達的階段。第一層含義,說明我國是社會主義社會,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第二層含義,說明我國是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產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其理論基礎,而落后的生產力是其實踐基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現實和落后的生產力基礎,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于建立在生產力發達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雖然在質的規定性上是相同的,但其具體內涵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亦即其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行動指南和社會制度的特殊性。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因此,可以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規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總依據。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五位一體,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科學內涵的主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以社會主義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道路,而不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道路;更進一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進行全面建設的社會主義。因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科學內涵的反映。黨的十八在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科學內涵中指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科學內涵所規定的重要任務之一。
第五,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需要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大特色。黨的十八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四大特色,即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大特色,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位一體”內涵的特別之處。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內在聯系上,特就特在這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大特色,充分總結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位一體”豐富內涵的特點。
第六,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需要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八項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項基本要求,即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從這八項基本要求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它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內涵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實踐中的體現,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內涵的外在特征,透過這些現象特征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本質。換句話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也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所決定的。在實踐中,人民主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社會和諧、和平發展和黨的領導等特征,正成為我們判斷是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依據。
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的新概括,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我們要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