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邁向未來的中國道路和戰略》
人民論壇雜志社 編著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012-11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實踐中,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繪就了經濟總量高位躍升的“中國軌跡”;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創造了不斷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國奇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寫下了迎戰國際金融危機的“中國答卷”。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發展道路如何契合經濟社會轉型?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理論體系如何保持與時俱進?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各項制度如何支撐社會發展?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本書從改革到了攻堅階段、大國經濟結構與優化、政治體制改革、改善民生以加強社會建設等方面,集結了李君如、高尚全、張維為、胡鞍鋼、劉國光、張燕生、遲福林、毛壽龍、齊勇鋒、龔維斌等專家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布局進行了全面闡發,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的重大部署,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權威參考和重要輔導讀物。
《鄧小平時代》
傅高義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11
鄧小平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走向,也改變了每一當代中國人的命運。解讀鄧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為邏輯,就是解讀當代中國,解讀個人命運背后的歷史變局。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傾十年心力完成的權威巨著《鄧小平時代》,是對鄧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國驚險崎嶇的改革開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對鄧小平個人性格及執政風格進行了深層分析,并對中國改革開放史進行了完整而獨到的闡釋。書中涵蓋豐富的中外檔案資料和研究成果,以及為數眾多的作者獨家訪談,對中美建交、華國鋒歷史評估、改革開放的幕后曲折、鄧小平和諸多當時關鍵人物之關系、香港問題、鄧小平南行等重大議題均有詳述及剖析。本書既具學院研究的嚴謹專精,又對中國現實政治與事理人情有透徹把握,被譽為鄧小平研究“紀念碑式”的著作。
《思考,快與慢》
(美)卡尼曼 著
胡曉姣 李愛民 何夢瑩 譯
中信出版社
2012-7
丹尼爾·卡尼曼是位格外令人興致盎然的思想家,是現今在世的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因對判斷和決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戰而榮獲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研究打開了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對理性與幸福的研究以及行為經濟學的新局面。本書就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在書中,卡尼曼會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創新之旅。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做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做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做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做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采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為了使讀者真切體會到系統1和系統2這兩個主角的特點,卡尼曼介紹了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為實驗,指出我們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什么時候不能相信;指導我們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不同技巧來避免那些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失誤。
《思考,快與慢》將會徹底改變你對思考的看法。
11月22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對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的專訪。我們的時代需要什么樣的共識?俞可平認為,首先是改革共識。外媒如何解讀十八大報告當前中國的發展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克服這些挑戰。但還需認識到,改革需要向縱深推進,只有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特權,更好實現公平正義,使全體國民共享經濟增長的果實,從而使中國走上一條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之路。第二個共識,是關于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中國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走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我們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既不同于改革開放前的傳統蘇式社會主義,也不同于西式資本主義。中國不應該也不可能去照抄照搬國外的發展模式。當然,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并未定型,還有許多挑戰,強調中國特色或中國模式,并不是忽視人類文明的共性。必須將中華文明與人類的普遍價值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中華文明進入人類文明的主流。第三個共識,是關于社會穩定。對處于社會巨大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穩定尤為重要。但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穩定觀,改革傳統的維穩模式,努力從以堵為主的靜態穩定,轉為以疏為主的動態穩定。從長遠的根本利益來看,推進民主法治,擴大參與權利,既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也是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俞可平說,沒有信任,就沒有共識。在重建社會公信力方面,黨和政府要起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法治和德治兩種方式來增強社會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