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平
摘 要:從細節中發現教育的智慧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完善,從三個方面談了對此的體會。
關鍵詞:以身作則;感受細節;責任教育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復雜、艱辛的育人工程。關注細節,研究細節,我們才能將教育做到極致。“從細節中發現教育的智慧,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完善。”這是我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最大的一點感觸,現與大家一起分享和討論。
一、在細節中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示范教育
一直很欣賞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所以,教育者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正所謂身教大于言教。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的學習,讓他們明白生活中的美與丑、好與壞、對與錯。
每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定的威望,一走進教室就面沉似水,一臉的嚴肅。其實,教師的威嚴并不是靠刻意的修飾來實現的,而是在一舉一動之中來展現的。
二、要善于引導學生感受細節的價值
對于剛跨入小學大門的孩子,他們大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個性突出。而我們知道一個集體只有融合個性并形成吸引每個孩子進步的共性,那才是積極向上的集體。作為班主任,我致力于培養這樣的一個集體。由于小學生辨別事物的能力還很差,但是有一點卻是很讓人欣慰的,那就是孩子們的可塑性高,老師張揚什么,孩子們就會努力做到。為此,我注意關注孩子們的細節活動,并不失時機地把我看到的細節通過我的深情講述,感動每一個孩子。
三、在細節中體現對學生的真正尊重,增強責任教育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年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成長。”所以,走進學生心田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的開始。對于我的學生,我讓他們意識到:作為學生,學習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還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班主任工作沒有太多的理論和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有心與用心。作為班主任,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小事當作大事抓,從最平凡、最普通、最容易的事情抓起,立足小角度、低起點,扎扎實實地從細節入手,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出色。有人說,“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于孩子一生發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讓師生情感的火花燃燒起來,研究使我們的學生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情感方式投入學習比教授他們學習什么更重要,我們的教育應當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有太陽”。因此,班主任只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必定能做好細節教育。
(作者單位 河北省鹿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