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宏 姜穎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品德。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冷淡。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愛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而學校是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主陣地。要充分利用這一陣地,組織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應該成為我們營造感恩氛圍和強化感恩意識的主要手段。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實施感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出發點之一。
一、通過課堂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課堂道德教育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起著啟蒙、引入和深化的積極作用。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情感觸動和共鳴,而不是生硬的理論說教。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通過創設情境、情感體驗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恩情,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家長、老師及其他人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讓學生知道,無論是父母給予的生命,還是老師教給的知識,這一切都是恩情。
二、組織感恩故事交流活動
開展感恩故事交流活動,讓學生收集感恩故事資料,通過有效的交流活動,讓這些分散的資料成為學校感恩教育的重要資源。為此,我們通常利用課外活動、班會課等形式,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來交流,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資源。在交流中,學生為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動,為故事中的情節所牽掛,學生的感恩認知得到升華,感恩意識得到增強,感恩準則得到規范,感恩行為獲得動力。
三、強化校園感恩環境布置
人的情感與人所處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環境是一種教育資源,環境布置則是一種極佳的教育手段,是引發深化學生感恩情感的催化劑。鑒于此,我們以氛圍渲染營造校園感恩教育的聲勢和榜樣,對學校環境布置進行了精心設計,以適應所開展的感恩活動的需要。讓全體師生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圍之中,很好地起到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感恩教育活動的熱情和感恩意識。
總之,實施感恩教育,能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同時克服奢侈、攀比、享樂等毛病。進行感恩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目前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讓孩子們在溫暖中學會感恩,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基本關系,養成健康心態,塑造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大木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