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繁
2012年11月13日下午,在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了由中共貴州省委講師團、貴州省社科聯主辦的“貴州產業論壇第四期、2012年貴州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第十分會場”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社會主義理論傳承創新與貴州跨越發展”。參加這次會議的5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開了頗有特色的學術交流。會議研討熱烈,與會專家學者既發表了各自的學術觀點,又有研究方法的價值取向和學術研究基本功的展示。現將研討會主要內容綜述如下:
一、關于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及全面協調問題
有的學者認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特別注重協調發展,并認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和協調發展。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講,我們在進行經濟建設和發展生產力時,特別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前進道路上,要注意處理和解決好人和自然的矛盾,特別是人們居住生存環境的優劣關系重大,所以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以人為本最根本的定義。從協調發展的角度講,就是要搞好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不同類別這些不同人口群體之問的利益的協調發展。為此就必須首先要明白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就是“人”之所以叫“人”,那只是相對于“自然”、相對于“物”和相對于“神”而言的。人類社會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的歷史,從來就是被分為“官”和“民”這兩大不同人口群體的歷史;“官”和“民”雖然都是“人”,概念卻完全不同。我們在處理和解決“官”和“民”這兩種不同的人或這兩大不同人口群體之問的利益分配和矛盾沖突時,特別是在制定修改解決諸如土地征用、城市拆遷和國企改制等問題的法律、政策的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重在以人民為主人和以官員為仆人的基礎上,在堅持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最高利益的大前提下,認真搞好民主政治的發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群體事件”的不斷發生,實現“官”與“民”或“少數人”與“多數人”的和諧相處。科學發展觀所講的全面協調發展,正確而又科學的詮釋應該是: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政治建設和政治發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人與自然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特別是要注重不斷提高作為多數人的人民大眾的幸福指數。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目標。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傳統與現代中國問題
有的學者從歐克肖特政治知識論出發,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傳統與現代中國,認為人類的知識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追求確定、明晰與簡單的技術性知識,另外一種是具有模糊性、潛在性、混沌性、復雜性的傳統知識(也稱為實踐知識)。正是后者為前者提供了前提與約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引人到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即為從技術知識到實踐知識的轉換過程。所以,不光要熟知馬克思主義的本本,還必須了解中國的特殊國情,才能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三、關于慎言“理論創新”的問題
有的學者認為,目前全國上下到處都在講“理論創新”,其實理論創新是不容易的,應慎言“理論創新”。真正的創新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理論創新者往往是大理論家,不是什么樣的人物都可以進行理論創新的;二是理論創新要有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短時間內是很難做到理論創新的;三是理論創新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重大發現,不是一般的理論就可以稱之為“理論創新”的;四是理論創新要有社會實踐的檢驗,沒有經過社會實踐檢驗并符合理論論斷是不能算作理論創新的。
四、關于解放發展思想、推動后發趕超問題
有的學者認為,貴州后發趕超之路要從解放發展思想開始,而要解放發展思想就要從更新陳舊觀念著手,還要擺脫地理決定論,摒棄傳統思路及簡單仿效,力戒局限于經濟發展的狹隘。有學者提出貴州走后發趕超特色之路,就經濟發展而言,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與國家扶持并重、青山綠水與收入增長并重、外向型與內源型發展并重、公園省建設與現代工業和高科技與信息化同時推進、建設精神高地與走出經濟洼地并重;就政治發展來看,一定要確保來源于民的權力服務于民,相信群眾,選賢任能,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維護公平正義,懲貪防腐,為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創造寬松、有利的政治保障,服務經濟發展;就文化發展來看,要大力弘揚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大關精神、抗旱精神等貴州傳統精神。培育和弘揚“開放創新、團結奮進”的貴州時代精神,建設貴州的精神高地,為不斷提升“貴州速度”凝聚不竭動力;就社會發展而言,要推進社會管理科學化、柔性化,保障民生,幫助貧困群體脫貧致富;就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來講,一定要整體推進,協調并行,形成良性互動。
五、關于貴州民營企業發展問題
有的學者認為,貴州民營企業的基本特征決定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而這種路徑在市場并不發達的條件下具有很強的自我強化功能,以此同化了我省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及其生產技術,由此演化為我省民營企業發展的路徑依賴。當前,我省民營企業在體制、機制、政策、法律、稅收等方面存在諸多“掣肘”問題,依然嚴重制約我省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該學者指出,為實現我省民營企業的跨越發展,運用稅收制度安排以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傳導性反作用于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實現我省民營企業的跨越發展。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