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友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胡錦濤同志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深刻闡釋了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一個地處黔西北高原偏遠山區擁有140.32萬人口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2010年前發展不快、開發不力、開放不夠是最大的縣情,全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貧困人口達24.37萬人(原扶貧標準1196元),貧困發生率達到22%;有66533戶農村危房未得到改造;有18個鄉鎮不通油路、115個村不通公路;有47.16萬群眾未解決飲水安全;農村電網未改造面大,照明度低;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條件落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城鄉“臟亂差”現象嚴重,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人口計生工作被動,社會矛盾凸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這國運隆興的大背景下,一系列的民生問題,令中央無時不牽掛,省市無時不關心。2009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就威寧自治縣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做出重要批示,并將威寧縣列為全國喀斯特地區扶貧開發綜合治理試點縣。2010年9月,到貴州上任不到一個月的省委書記栗戰書和省長趙克志更是先鋒打頭陣,親赴調研、現場辦公,提出實施全省農村危房改造“整縣推進”試點、村村通油路項目試點等八大民生項目試點縣,在兩年內實現水、電、路、氣、房、科、教、文、衛、保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威寧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批示精神和省、市的指示精神,2010年2月我從余慶縣委書記調任畢節市委常委、威寧自治縣委書記后,在《詠·威寧試點》一詩中,代表威寧各族人民發出擲地有聲的誓言:“我們不等不靠,我們分秒必爭;我們解放思想,我們百倍信心;歷史的榮辱東逝水,折翅東風喚春歸。……漢彝回苗親兄弟,眾人扭成一股繩。同灑汗水同使勁,同奔小康共脫貧。”以“烏蒙天險何所懼,換天改地鐵骨錚;向貧困宣戰,向愚昧抗爭”的心靈吶喊,動員全縣上下懷感恩之心,立奮斗之志,舉發展之旗,聚團結之力,以“四在農家”破解“三農”難題、“五心”教育提升全民素質、“六風”建設創建發展環境、“七個堅持”謀劃科學發展的“四五六七”工作思路,按照“最突出的民生是脫貧,最急迫的民生是農村危房改造,最長遠的民生是教育,最普遍的民生是社保,最根本的民生是就業”的要求,轟轟烈烈地展開了一場黨和國家賦予的扶貧攻堅戰。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全縣上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發生了令人驚喜的新變化,一幅幅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國計民生大幅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經濟發展成倍增長。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79.07億元,同比(與2009年相比,下同)增長79.91%;固定資產投資95.24億元,同比增長381.61%;財政總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105.26%;招商引資到位78.5億元、同比增長513.28%;規模工業總產值48.1億元、同比增長191.16%;規模工業增加值14.55億元、同比增長126.99%;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4174元,同比增加34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8元,同比增加1515元。扶貧產業規模經營。實施了100萬畝草地生態畜牧業基地、100萬畝馬鈴薯種薯和鮮薯基地、100萬畝蔬菜和中藥材基地、100萬擔優質煙葉基地、100萬畝的經果林基地“五個百萬”工程,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糧食產量連年增產,兩年來分別被國家農業部、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農村面貌大幅變化。兩年來新修通村公路687公里、通鄉油路424公里、通村油路873公里,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部分村通油路;實施了47.16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不斷解決;全面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供電量從2009年的3.2億度增加到2011年6.4億度,“用電難”的問題不斷解決;森林覆蓋率由2009年的34.6%提高到38.64%,連續兩年獲“貴州省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貧困群眾受益最多。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6533戶、“四在農家”建設73329戶,部分群眾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告別了破廊倒壁的危舊房;推進全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項目試點,農民養老保障這一千年夢想得以實現,實現60周歲以上人員享受待遇全覆蓋,農村和城鎮低保“應保盡保”;完成34所鄉鎮衛生院和356個村衛生室建設,實現了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衛生人員;推進地氟病防治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試點,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去年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18.2萬人、創勞務收入達30億元以上,“就業難”問題不斷解決。減貧進程步伐加快。編制了縣、鄉、村677個參與式扶貧發展規劃,整合項目資金57.83億元、實施項目1115個,做到扶貧規劃到村、項目安排到村、扶貧資金到村、跟蹤管理到村,政策扶持進戶、技術服務進戶、產業培植進戶、扶貧效益進戶。創新扶貧機制,實現了16個鄉鎮“減貧摘帽”、凈減貧18.09萬人。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口計生工作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取得了突破,扭轉了人口過快增長的被動局面;煤礦私挖盜采現象有效遏制,安全生產實現了常態化管理,多數行業和領域保持了安全生產事故為“零”的良好態勢,安全生產連續兩年名列全市前列,洗刷了長達15年之久在全省全市長期掛末、從未獲獎的尷尬歷史;教育事業提速推進,部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高考質量綜合評比由五年前全區掛末連續兩年躍居全市前列;社會治安大幅轉變,消除了多個鄉鎮多年陳尸不埋、影響之惡劣的“死人壓活人”怪象,成功摘掉了治安黃牌,人民群眾安全滿意度大幅提升;在我縣召開的全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上,畢節市委書記秦如培同志號召全市上下“遠學甕安、近學威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兩年來威寧經濟社會發展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被省、市領導稱之為“取得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于相關工作成效明顯,2010年在全區綜合考核中榮獲一等獎,全縣有26項工作榮獲全區一等獎或第一,獲得了“全國循環經濟優秀品牌城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先進集體”等國家級榮譽;迎來了省、市15個現場會議相繼在我縣召開。2011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獲得了“全國十二五首批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縣”、“全國綠色能源示范縣”、“全國科普示范縣”等8項國家級榮譽,“推行廉政風險預警防范機制”被中央紀委和國家監察部表彰;有27項工作獲得省級表彰、73項工作獲得市級表彰,迎來了28個全國、省、市現場會相繼在我縣召開。
烏蒙高原放歌,草海湖濱起舞。昔日貧窮落后的威寧蓄勢待發,今天的威寧,“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已駛入“大動脈”的快車道。按照總書記指示的“經過幾年艱苦努力,幫助貧困群眾切實脫貧”要求,有理由相信,一個大發展、大繁榮、大跨越的新威寧很快會在烏蒙高原崛起!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致富的春天不久就會到來!“草海”高原明珠就會更加璀璨迷人!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