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希
摘 要 違約定金責任與損害賠償責任相比較而言,前者一般是約定的責任,后者一般是法定的責任。在兩者能否并用的問題上,各國法律有著不同的規定。
關鍵詞 違約定金 違約損害賠償 適用
違約定金責任與損害賠償責任相比較而言,前者一般是約定的責任,后者一般是法定的責任。在兩者能否并用的問題上,各國法律有著不同的規定,《德國民法典》規定:“收受定金一方請求不履行的損害賠償的,如無其他規定,定金應當抵作損害賠償,或在不能抵作損害賠償時,在給付損害賠償時返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也規定:“如果合同沒有不同規定,對合同的不履行負有責任的一方,必須向另一方賠償損失,但應當扣除定金的數額。”可以看出德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法律都允許在定金之外請求損害賠償,且在損害賠償中應扣除定金數額。同德國和俄羅斯的收受定金當事人和交付定金的當事人都可以在定金罰則之外,進一步要求損害賠償相比,我國臺灣地區一般只認為交付定金的一方還有損害時,可以要求損害賠償,而收取定金的一方即使還有其他的損害也只能沒收定金,而不能請求損害賠償。目前我國法律并未就違約定金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問題作明確的規定。不同的學者對此也有著不同的認識,如我國臺灣地區有學者認為“契約因可歸責于受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該當事人應加倍返還其所受之定金。作為對付定金當事人之賠償,但另有損害仍可請求賠償,”而契約因歸責于支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不能履行時,“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定金受領人只得沒收定金,不得更請求損害賠償。”還有學者認為,定金責任可以與損害賠償并用,但其總值不能高于合同標的價款總額。
筆者認為,違約定金與損害賠償責任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同時并用的。理由是:首先,受損害方有權要求違約方對自己所遭受的實際損失進行完全補償。理由是: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可見,我國法律也是承認和保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際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而且,這種請求權是賠償性的,而不是懲罰性的。其次,當合同雙方當事人有違約定金的約定時,符合法定要件的違約行為一經發生,違約定金責任便開始發揮作用,受損害方不必考慮所受實際損失的多少,即有權直接根據違約定金合同的規定,要求適用定金罰則,而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必須有損害的發生作為前提條件;再次,我國法律把定金數額限制在主合同標的額的20%以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違約定金責任決不是法定的賠償總額,如果把違約定金責任看作是法定的賠償總額,則違背了《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這一原則。因此,筆者認為,原則上應該承認違約定金責任與損害賠償責任可以并用,而且定金責任的適用順序排在損害賠償之前。也就是說,違約行為發生后,應先適用違約定金責任,此時,受害方無須證明有無損害及損害額的大小,如果違約定金責任不足以彌補受害方的損失,受害方仍有權就超出違約定金數額部分的損害請求損害賠償,此時,受害方應就超出違約定金的損害負證明責任。在違約定金責任與損害賠償并用時還應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以什么為標準來限制賠償額以免造成加害方責任過重。筆者認為,以合同價金總額作為其標準是不適當的,因為在很多時候,價款總額可能會遠遠超過當事人所遭受的損失,如果以此來加以限制,加害方的責任未免過重,恐怕是不公平的。對此,已有學者指出,應以實際損害的數額為限。筆者認為這一觀點是可取的。
對于違約定金與損害賠償如何并罰的問題學界也有不同的觀點。有學者認為,兩者的并罰需要當事人舉證證明因他方當事人違約所受之損失大于定金額。即只有在定金數額少于所受損失時,才可并罰,并且并罰的結果以所受損失為限。也有學者認為,兩者可以并罰,并獨立計算,即使兩者并罰的結果超過合同價款的總額,也是合理的,因立法對定金數額己作了限制。還有觀點認為,兩者既獨立適用,又具有一定的聯系,并罰的結果若超過合同標的額總和的,法院應酌情減少定金的數額。
筆者認為,對于怎么并用這個問題,關鍵在于法律如何做出平衡。相比之下,“兩者的并罰需要當事人舉證證明因他方當事人違約所受之損失大于定金額”的觀點較符合我國《合同法》的精神。因為,我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這是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損害賠償的標準,《合同法》第一百零四條進一步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這表明即使適用違約金時,當事人實際上因對方違約而受到的救濟也不能偏離造成的損失這個標準。而違約定金與違約金同為對違約的制裁和補償的手段,從上述理解出發,如果交付的定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也可以請求增加,即在定金之外要求損害賠償;但交付的違約定金高于造成的損失時,因定金己受到法定最高數額的限制,所以一般不能要求減少。
參考文獻:
[1]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民法新論第2版[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
[2]曹士兵.中國擔保諸問題的解決與展望[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