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貴
摘 要 隨著當今社會畜牧業的發展,畜產廢棄物增多、環境污染加重、碳排放量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嚴重影響人畜的生存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是實現低碳畜牧業和資源再利用的關鍵。該文結合實際,從加強養殖污染治理、大力發展低碳畜牧業的角度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模式與措施。
關鍵詞 污染治理 低碳畜牧業 規模養殖 沼氣
前言
近幾十年來,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正在變暖,極端天氣頻繁光顧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數據顯示,在過去30年里,地表溫度以每十年0.2℃的速度升高。對此現象盡管存在各種解釋,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的活動是造成這種極端天氣的原因之一。如不及時采取措施 ,未來的海水將變暖,極地冰川將融化,海平面將上升,淹沒大量島嶼和沿海地區;并使更多的沿海地區土地鹽堿化、淡水鹽化,從而使土地荒蕪;一些中緯度地區,將形成夏季酷熱干旱極端天氣,直接威脅糧食生產;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冬季雨雪量增多,溫度升高,將影響越冬作物生長。造成這種嚴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以二氧化碳 (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 (N2O)、氫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及六氟化硫 (SF6)為代表的溫室氣體可使大部分太陽輻射到達地球,并能夠強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紅外輻射,從而形成了大氣的溫室效應。
一、低碳畜牧業內涵
低碳畜牧業是低碳經濟的行業延伸,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畜牧業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解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產業轉型等各種手段,達到降低能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經濟形態 。
二、發展低碳畜牧業的主要途徑
(一)合理進行地區養殖規劃,兼顧生態環境影響
在過去的20年里,世界各國畜牧業正在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快速邁進,畜牧業已經逐漸從農業中脫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產業體系。在畜牧業高度集約化、規模化的同時,養殖聚集區周邊的環境也日益惡化。造成這種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畜禽糞便不能及時施用農田,長期堆積發酵,造成蚊蠅孳生、惡臭彌漫,嚴重破壞了周邊居民的生態環境。解決糞便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是合理進行地域養殖規劃,有兩種原則可供參考。①根據單位土地面積載畜量進行規劃。即以糞便產量可施用農田面積為出發點,結合本地區草原植被資源、農田面積、交通運輸、糧食供應、人力資源等情況,綜合制定本地區最大載畜量。②根據單位土地面積最大氮(N)、磷(P)含量進行養殖規劃。即以畜禽糞便可提供氮磷量、無機化肥可提供氮磷量為出發點,合理制定單位土地面積最大畜禽載畜量。以荷蘭為例,該國是世界上畜產品出口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單位養殖場家畜養殖量為104個家畜單位,單位土地面積載畜量為3.85個家畜單位,是典型的畜牧業與農業相脫節的國家。自該國加入歐盟后,畜禽糞便治理相關政策制定方面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4—1990年的限制畜牧養殖生產擴大化階段,此階段以限制磷排放為基礎,對每個養殖場畜禽糞便產量進行定額限制;第二個階段是1990—1998年的減輕糞便負擔階段,該階段主要是通過政府資助方式,將大量畜禽糞便輸送到土地貧瘠地區;第三個階段是從1998年以后至目前的氮磷收支平衡階段,本階段以執行礦物元素統計報告制度(MINAS)為基礎,將糞便排泄量與稅費繳納相掛鉤。通過15年的政策實施,該國平均氮磷排放量減少了50%,在2001—2002年間,通過政府干預,國內生豬養殖量減少了10%。
(二)加強畜禽糞便管理,加大科研與深加工力度,替代無機化肥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畜禽糞便是畜牧業產生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自古以來,就有將畜禽糞便施用農田的歷史傳統,只是近年來無機化肥以其肥效高、操作簡便而成為農田肥力改善的主要肥料。畜禽糞便與無機化肥相比,氮的相對效率為30%~100%,但畜禽糞便具有營養全面、改善土壤物理結構與提高肥力等優點。造成目前畜禽糞便不能廣泛應用農田的主要原因是糞便運輸困難、肥力不穩定以及擔心微量礦物元素蓄積。為此,應加大畜禽糞便的研究力度,通過糞便深加工,提高糞便運輸便利性,生產有機復合肥。在畜牧養殖聚集區,要建立封閉式糞便堆積場,提供糞便厭氧發酵環境,提高糞便肥力,提倡干濕分離、密封儲存、覆蓋生物膜等糞便處理方式,有效減少糞便體積,控制臭味揮發擴散。
(三)調整飼料配方,提高飼料轉化效率,減少糞便氮磷排放
畜禽采食飼料后經機體消化吸收后,所排泄的糞便中含有的氮、磷、銅、鋅經蓄積后極易造成污染,對植物生長、人與動物健康以及土地使用年限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潛在威脅,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是通過營養調控,降低飼料中的氮磷水平,最終提高飼料的轉化效率。有研究表明,后備豬僅能利用飼料中氮磷總量的30%~50%,未被利用部分均通過糞便與尿液排出體外。為此,應采用氨基酸小腸表觀消化率來進行飼料蛋白質指標的配制,以磷的表觀消化率為基礎進行飼料磷指標的配制。還有研究表明,當添加小腸表觀消化率較高的飼料原料時,可使飼料中的粗蛋白水平降低,糞便氮的排出量減少20%。其他研究表明,豬糞便磷主要為植酸磷,當向飼料中添加植酸酶時,可使飼料植酸磷轉變為可消化磷,后者數量可達到機體需要量的50%,從而大大減少了飼料無機磷或有機磷的投入。據統計,通過植酸酶在荷蘭的應用,25~110 kg育肥豬糞便磷排泄量從1973年的1.62 kg/頭減少到1996年的0.67 kg/頭,降低了58.64%。
三、結語
低碳畜牧業是未來畜牧業的主導發展方向,如何保證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是各級政府與廣大養殖場從業人員不可推卸的責任,發展低碳畜牧業,是造福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淺談我市低碳畜牧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湖南畜牧獸醫,2011,(2):8-9.
[2]駱軍,程妙坤.浙江省臨安市打造低碳畜牧業經濟的現狀及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11):54-56.
[3]加強養殖污染治理 大力發展低碳畜牧業[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