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摘 要 我國的銀行業在為客戶服務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照章納稅是我國銀行業為國家和社會應盡的義務。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運營中經常涉及的稅種主要有11個,商業銀行的稅負是比較重的。商業銀行如何在國家稅法及稅收政策的范圍內加強財務管理,既體現照章納稅,又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避稅,減輕商業銀行的稅收負擔,降低納稅成本,是擺在商業銀行管理層及財務管理人員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 商業銀行 財務管理 納稅管理
在我國,銀行業是稅負水平較高的行業之一,稅收在商業銀行總成本中占較大比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運營中經常涉及的稅種主要有11個,包括商業銀行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契稅、車船使用稅、車輛購置稅、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加上以實際繳納的流轉稅(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為計費依據的法定政府收費項目—教育費附加,則經常性稅費共有12項。還有由銀行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商業銀行當前大多采取的納稅方式是:商業銀行所得稅由總行統一繳納,其余由各級行處按其所在地進行申報繳納。由此可見,對商業銀行征收的稅種比較復雜、稅負較高,也就使得通過研究稅務政策、科學合理的納稅務管理來降低稅收成本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當務之急。 目前,隨著海內外上市和市場競爭加劇,部分商業銀行納稅意識不斷增強,已切實加大在稅務方面的資源投入。個別商業銀行已經設立專門機構或通過稅務代理機構進行納稅管理,但目前主要專注于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在具體的安排上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一、商業銀行納稅管理的現狀
(一)對納稅管理工作重視不夠,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統。
納稅管理對商業銀行而言是一門深刻的學問。這篇文章做的好與否,對銀行業的經濟效益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還沒有在經營計劃中對納稅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對納稅管理進行安排和籌劃,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統,只是在經營過程完成后,被動處理納稅事項,這就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納稅成本,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利潤。
(二)涉稅部門之間缺少協調,與稅務機關缺乏溝通。
商業銀行的大部分人員認為納稅是財務部門負責的事情,在經營過程中,沒有考慮稅收減免的問題,等涉稅事宜完成時,財務部門已無法改變相關納稅事項。由于稅務系統對商業銀行采取的是自行申報繳納,事后稽查的方式,商業銀行在處理涉稅事項時往往依據財務人員的經驗,缺乏了解稅務新法規新條例,造成處理中出現偏差,給商業銀行自身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三)部分財務人員稅法知識掌握不全面。
部分財務人員稅法知識來源單一,對有關稅法細節不了解,對國家稅法優惠政策不掌握,享受不到相關政策的好處。處理涉稅事項時存在隨意性,造成納稅信息不準確,使商業銀行面臨納稅處罰風險。
二、強化學習加強溝通是關鍵
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的稅法經常處于變動之中,這也就要求商業銀行建立持續的稅法后續教育制度,使涉稅人員及時掌握涉稅事項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保證涉稅事項處理的及時性、合理性。筆者認為,商業銀行的管理層必須提高對行業內納稅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并全力支持行業內財務管理及納稅管理人員的工作,此外還應該要求行業內廣大員工積極配合和支持財務及納稅管理人員的工作。同時,商業銀行在進行重大決策時,為做到合理節稅,防止因納稅帶來的不利影響,應有涉稅人員全程參與。良好的稅企關系是商業銀行規避納稅風險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國很多稅法規定比較靈活,不少稅種征收方式和標準允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且不同稅務執法人員對同一稅收法律法規,同一涉稅事項的理解也會存在差異。因此,財務人員要加強與所屬地稅務部門和稅收管理員的溝通,爭取在稅收的法律法規理解上和稅務部門保持一致,盡量規避納稅風險。
三、完善的稅務內控制度是根本
在整個稅務內控制度建立的過程中,稅務管理部以明確“權、責、度"作為制度建立的三個工作維度,針對“管什么、誰來管、如何管”三個方面齊頭并進,力求打造全面、實用、原則一致、靈活適應的稅務內控制度體系。
所謂“權”,是指明確在商業銀行運營中有哪些事項是需要從稅務管理的角度實施控制管理,即“管什么”。針對“權”,稅務管理部可編制《風險控制矩陣》,對商業銀行運營中絕大多數可能發生涉稅風險的事項包括投資、并購、資產處置、購銷等內容進行歸納, 將這些事項納入稅務內控制度管理范疇。
所謂“責”,是指明確在日常運營中的各項涉稅事務是由誰來管,控制管理的負責人是誰,明確各級稅務管理人員的控制權限,即“誰來管”。職責到崗、工作到人。針對“責”,稅務管理部可編制《稅務風險管理內控權限一覽表》,根據業務類型、業務規模、發生節點等因素,將《風險控制矩陣》中明確的稅務管理工作分配職責到崗,以實現稅務管理工作落實到人。
所謂“度”,是指在日常運營中如何對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點進行管理,即“如何管”。針對“度”,稅務管理部可編制《稅務風險管理內控權限一覽表審核要點指導手冊》,對散落在各項稅務法規中的法規要求,以業務為單元進行歸納整理,對各項業務稅務控制管理的具體要求、具體標準、具體口徑做了明確。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稅務內控制度體系的整體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制度——細則——流程”三層制度建設已經初步完成,并可實現相互的補充和配合。未來,稅務管理部可進一步推進稅務內控制度的落實,不斷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對現有規定進行修繕,以提高商業銀行稅務內控管理工作水平。
四、建立銀行稅務會計系統是支撐
納稅管理貫穿于商業銀行投資、經營和融資決策全過程,稅務代理機構很難全程跟進,而爭取和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只是納稅管理的一個方面,因此商業銀行需要站在商業銀行價值最大化的高度,從全局出發,樹立全面系統的納稅管理意識。商業銀行不僅需要設置專門的納稅管理機構、配備既懂會計又精通稅法的納稅管理人才,還需要建立稅務會計信息系統、需要管理層支持和全員配合,從整體上考慮納稅管理,綜合衡量,以保證納稅管理方案的實施效果。 商業銀行的納稅管理工作應當滲透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從經營機構設立(如:注冊地點和組織形式的選擇,經營場所采用購買還是租賃)、籌融資決策(如:發行股票還是發行債券融資)到業務產品設計、投資品種選擇等,商業銀行應當在交易發生前(即決策階段)充分考慮稅收對交易結果的可能影響,這需要決策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納稅管理意識,配合納稅管理人員評估稅收影響、提供稅后指標,以便對備選方案進行全面評價,保證決策的準確性,達到節約納稅成本、實現商業銀行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由于商業銀行納稅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多、協調難度大,因此離不開管理層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不僅需要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系統開發等方面加大資源投入,還需要通過系統培訓、增加稅后經濟效益指標在績效考核中的比重等方法有效加強全行員工的納稅管理意識。這樣才能促進商業銀行的管理者、財務管理人員及廣大員工在經營管理中積極主動地運用納稅管理技術方法,保證納稅管理工作順利而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國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7年3月.
[2]吳春旋.控制企業納稅風險要點分析[J].會計之友 ,2011.6上.
[3]徐芳.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納稅籌劃研究[J].金融會計,2008.8.
[4]李殿承,周曉峰.國有商業銀行納稅籌劃的思考[J].金融會計,2007.8.